佛門親家

文/慧東法師(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 |2024.02.14
1923觀看次
字級
2008年,佛光山在西來寺舉行三壇大戒戒會,星雲大師為作者在西來寺五聖殿剃度,賜法名慧東。圖/佛光山提供

文/慧東法師(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

師徒結緣

我最早接觸佛光山並認識師父星雲大師是在美國伊利諾州留學的時候。

美國留學生的生活既枯燥,對於未來又忐忑不安,沒有信仰做為依靠,好像一個迷失方向的旅人,充滿迷茫。所以很多留學生在同學的熱情邀請下,周末去教堂,慢慢成為基督徒或天主教徒。

可能我與佛教有宿世因緣,每次被邀請去教會時,都以自己是佛教徒而婉拒,其實那時我還沒有真正接觸佛法。後來認識了佛光山的義工,開始與幾位同學到佛堂做義工,閱讀星雲大師的書,開啟了我與大師和佛光山的不解之緣。

當時對於佛法的了解有限,但是到佛堂做義工和讀大師的書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好像回家一樣地輕鬆自在。睡前,床頭擺一本星雲大師的書,從《金剛經講話》到《老二哲學》,大師的話語如涓涓細流伴我入眠。後來到洛杉磯西來大學讀書,周末就到西來寺做義工。

在西來大學讀書期間,我對佛法的理解,和許多初學佛法的人一樣,更多的是理論上的認知和哲學上的思辨。對生命的解脫、無我的思想充滿興趣,而對於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佛法沒有概念。修行只是與眾人一樣,讀經、禪坐,而為何如此並不真正理解。

2007年大師來到西來寺,一位義工帶我到客廳見他。之前雖然讀過大師的書,也在芝加哥皈依三寶時見過,但如此近距離親近他還是第一次。

師父親切和藹地問我在學習佛法上有什麼問題?我問大師,如何才能證得無我?大師不假思索地說,無我只有在服務奉獻中,無限地擴大自己才能證得。現在回想,感謝師父當年的慈悲,沒有嫌棄我這個初學佛法、只懂得膚淺理論的青年,問出如此脫離實際的哲學性問題。

直到今天,經過多年的服務和體會,我才慢慢地理解當年師父給我的答案。佛法的修持並不是為了求得什麼,而是在戒定慧的歷練中改掉自己身上的習氣與執著;只有在服務大眾中吃苦、磨練,忍耐不平與挫折,才能逐漸體會到那個藏在各種情緒與煩惱背後的「自我」。「放下自我」與自己過去所追求的「無我」是完全不同的。追求虛幻的「無我」,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罷了。

得師剃度

2008年12月,佛光山在西來寺舉行三壇大戒戒會。師父為我在西來寺五聖殿剃度,並賜法名慧東,內號心西。師父後來告訴我此名意涵,把東方的智慧在西方發揚光大。剃度的時候,我在心裡發願,生生世世追隨師父出家修行弘法利生。

當年一起受戒的一百多位新戒弟子大多來自台灣佛光山的叢林學院,而來自美國的戒子寥寥無幾。我當時還是西來大學的學生,而且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當時去台灣不易。不敢想像,如果不是師父當年讓一百多位的弟子到西來寺受戒出家,不知我是否會錯過這樣殊勝的因緣。

出家如同生命重新開始,人因為業力的牽引,出生到自己父母的家庭;因為與佛法的因緣,皈投在佛陀座下。師父如同給予自己慧命的父母,開啟人生新的方向。

隨侍身旁

師父由於健康原因,無法坐長途飛機,2009年以後師父就沒有再來過美國了。我因為一直在西來寺服務,只有每次回到台灣佛光山,或者在大陸才得以隨侍師父身旁,聆聽師父的教誨。

2009年3月,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無錫舉行,我們一眾弟子隨師父來到無錫。那時師父身體並不好,但是在論壇期間,有太多的各界人士想見師父。師父從早晨七點多就開始會客,中間幾乎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有時午飯吃到一半,還要起身接受記者採訪。

師父年事已高,又有糖尿病,但他會客時沒有顯出一絲疲倦之色,而且對於每位客人都是和顏悅色,耐心地回答問題。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連我們這些青年弟子都覺得累了,師父還在與一些領導見面。第二天一早又起來會客、開會。師父吃苦和忍耐的毅力,為法忘軀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師父的桌子

每年回到佛光山,我都會到法堂來見師父。師父坐在法堂大長桌子一端的輪椅上,讓我坐在他的右側,問我在美國學習、弘法的情況。師父一生沒有個人的東西,這張桌子是陪伴師父最長時間的一件家具。師父在這張桌旁會客、開會、用餐、寫字、聽弟子報告、讀書。

這張桌子很長,從房間的這一頭一直到另一頭,每一側都可以坐十餘來人。因此這張桌子也是法堂裡所有人共有的。它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師父的物品。師父圓寂後,我再度來到法堂,看到這張桌子,彷彿見到了師父,聽到師父關懷的音聲,對師父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有時我去法堂早,就會看到師父在這張桌子上寫「一筆字」。由於患糖尿病多年,師父眼睛幾乎看不到了,只有模糊的影像。所以師父寫「一筆字」的時候,蕭師姑在旁邊幫忙研墨,書記室弟子準備紙張,並且用一個長尺,指出桌上紙張的位置,和大致要落筆在哪裡。

師父雖然看不到清楚的影像,但是在弟子的協助下,把要寫的字和落筆的位置、大小了然於胸,然後一氣呵成完成每一張書法。寫字的時候,師父全神貫注,落筆如飛。有時長老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或者前來看望師父的弟子、賓客也靜靜地在旁觀看師父寫字。

師父的一筆字不僅氣勢磅礡、充滿神韻,寫字過程也極具藝術的美感,令人感動。每次都會寫很多張,寫好的一筆字,一字排開放在旁邊的地毯上,晾乾墨跡。

有時會送一、兩幅給來訪的弟子或客人。師父身邊的書記說,師父每天都會寫一、二個小時,即使在生病的時候也堅持不懈。師父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是超人意志力的寫照。

佛光祖庭

師父把江蘇宜興大覺寺命名為「佛光祖庭」,由於師父早年在此出家,因此得名重建。師父晚年掛念佛法在大陸的發展,每年都來大陸很多次,並住在大覺寺,因此這裡是我比較多機會見到師父的地方,也是最令我難忘的地方。

第一次在這裡見師父是2009年春天,師父在這裡舉辦大陸徒眾親屬會。他一生推動人間佛教,非常了解大眾內心的想法,並且知道如何撫平眾生內心的不平之處。我的父母就在這次親屬會第一次來到佛光山的道場,見到師父。那時我和幾位大陸的師兄都是剛出家不久,父母們的心裡難免都有些不捨之情。弟子們見到父母們的掛念,心裡也有些惴惴不安。

師父非常懂得父母和家人的心情,一見面就稱呼他們「各位親家」。家人們本來心裡還有些憂傷,聽到這個稱呼,突然有些好奇。當聽到師父說大家都是「佛門親家」時,感受到自己不僅沒有失去子女,反而與幾千人結成親家,大家從此都是一家人,心裡頓時放寬了不少。

他們想像中的子女遁入空門、不捨親人的想法,頓時被和樂融融的景象所替代,心情舒暢了不少。師父總是能用巧妙的方法把人們的心連在一起,把佛法和人間的生活融為一體。

晚上,師父與佛門親家們圍坐在桌旁說話。聽著師父慈和的話語,和著大覺寺中松濤竹海傳來的沙沙聲,大家原本的不捨之情也被這習習的夜風吹散,感到一種深山古剎中煩憂俱忘的恬靜。

因為這次的經歷,之後每次來到宜興大覺寺見師父,最享受的時光就是晚餐後陪師父在一起的時光。有時師父在白塔外由弟子們推著輪椅散步,有時在大廳裡聽著弟子們唱《人間音緣》的歌曲。佛光山的道場不論在哪裡,都給人這種人間淨土的感覺。

師父永遠在身旁

師父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我覺得師父就在身旁。讀師父的書、看師父講話的錄影,遇到各種困難時想到師父過去種種的教導,感覺到師父就在身邊,鼓勵著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心中也就充滿力量。感謝師父開啟了我在未來無盡的人生旅程中,智慧的方向。人生從此不再是被業力所轉,而是與師父一樣,願力所成,充滿無限的智慧與可能。



(摘自遠見天下、香海文化共同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