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捷運車站的電扶梯應該怎麼站?台北捷運族已經養成「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習慣,高雄捷運則不宣導右側站立。台北捷運局最近突然也不宣導、鼓勵這項約定俗成的習慣了。由於北市政策搖擺不定,許多捷運族紛紛向市長反映,認為沒必要取消這已經行之近十年習慣。
台北捷運在通車運轉之初,就借鏡國外的經驗,大力推動搭乘電扶梯左側淨空的政策,行之多年已經成為「台北奇蹟」,大陸觀光客來台看到都引為奇景。影響所及,連百貨公司的電扶梯也都有樣學樣,遊客一律靠右站。儼然形成了台北人的電扶梯文化。
高雄捷運在五月中通車時則不宣導靠右站的政策,理由是乘客都靠右站容易使電扶梯傾斜,提高損壞率;而且左側通行也增加危險性,本來電扶梯就是讓乘客站立而不是行走的。台北捷運可能是有鑑於此,且經研考會統計,在捷運車站發生的意外中,有四分之一是電扶梯所造成。因此,才改為不宣導靠右站的政策。
日本近年發生多起電扶梯事故,名古屋地鐵今年五月間在上下班尖峰時間,突然發生電扶梯逆走的意外,造成十四人受傷;東京江戶博物館兩年前因一名小朋友在電扶梯跌倒,造成十一人受傷;日前川崎車站前地下街附近的電扶梯也曾發生類似骨牌跌倒事故。
因此日本大都會的地鐵車站多張貼標語或用廣播,呼籲乘客不要在電扶梯上行走。
就電扶梯的設計而言,它的功能本來就是輸送人潮,是讓人站立在上邊,不必自己行走,以節省時間和力氣。趕時間或不想擠電扶梯的人才走旁邊的樓梯。但是因為現代人生活步調太快,尤其是都會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吃東西是邊走邊吃,走路是邊跑邊跳。在捷運車站不乏行色匆忙的人,即使乘電扶梯也都是連跑帶跳。
以捷運的班次來說,至多每隔五分鐘就有一班,就算這班沒搭上,晚個五分鐘,難道就會趕不及嗎?人生有什麼事需要這麼趕呢?搭乘捷運的目的不就是可以悠閒一些,看看風景、看看書報、看看人潮,甚至欣賞人間百態。更可以藉此思考一些問題。所以,捷運應該是一個慢調的場所。
從生活步調的角度來看,人們需要過得如此匆忙嗎?現代人已經過得夠緊張了,許多現代文明病的產生,不就是因為爭取這一分一秒所引起的嗎?在當前的國際都會之中,紐約、華府、東京、香港都是有名的快節奏,人們行色匆匆;相對的,一些西歐、北歐城市,人們步調緩慢,神色怡然。台灣人要選擇怎樣的生活步調?
因此,基於安全以及慢活的理由,台北捷運應該取消搭乘電扶梯「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習慣,禁止乘客在電扶梯上行走,讓台北市的步調慢下來,讓大家多一點欣賞彼此的空間、思考人生價值的時間。這種無形的力量所展現出來的風貌,才能形成真正屬於台灣人應有的「捷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