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2.4萬名難民! 海安高僧志開上人值得被銘記

王淑芬 |2024.01.09
1200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寺跟隨志開上人披剃出家。圖/取自江蘇省佛教協會

【記者王淑芬綜合報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佛法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慈心悲願感動人心,更是令人崇敬的偉大宗教家。大師在《星雲大師全集》中多次追憶感念師父志開上人「鐵的紀律」般的管教,後來體會志開上人是在砥礪他不退失的道心。

2023年12月13日是中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中央宣傳部南通學習平台特別以「城市記憶/拯救2.4萬名難民、海安高僧志開上人值得被銘記」為題撰文紀念,述說志開上人當時成立「棲霞山難民收容所」,救援2萬4000名南京百姓的故事。

1937年,侵華日軍入侵南京,短短6周,發生慘絕人寰的30萬人大屠殺慘案。

南京淪陷後,成千上萬難民湧向棲霞寺尋求庇護。當時幸有寂然法師和志開上人在棲霞寺建立避難所,冒險收容2萬多名難民,耗糧百萬斤,堅持了4個月。

志開上人是江蘇海安人,本名王志林。12歲到白塔山大覺寺出家為僧,後來進入焦山佛學院研究佛學理論,1936年到棲霞寺,目睹日軍血腥屠殺,百姓流離失所,露宿棲霞山坳,飢寒交迫,志開上人和大本法師向棲霞寺當家和尚明常、寂然法師力陳救助,並議定建立「棲霞山難民收容所」竭力收容難民。

棲霞古寺舊照。圖/取自江蘇省佛教協會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紀耀發後來回憶,感謝棲霞山收容所提供避難,蜂擁的百姓上山致寺廟生活也受到衝擊變得困頓。原本寺僧一天的3餐,因為難民收容逾2.4萬人,寺廟供餐用了100多萬市斤糧食,導致到1938年春天,只能勉強提供每日一頓稀粥。

因救助難民積勞成疾,寂然法師於1939年10月圓寂,收容難民的重擔全落在時任「棲霞山難民收容所」總務志開上人的身上。他不顧戰火紛飛、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要努力解決兩萬多名難民的食宿。志開上人等率僧眾耗盡寺院所有積蓄並奔走求助,堅持了4個月之久,直至收容所關閉。

避難於棲霞寺三經殿石窟內的民眾。圖/取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棲霞寺援助避難百姓事蹟,於2003年,棲霞寺內挖出的石碑得到例證,其中一塊刻著題為「寂然上人碑」,揭露了寺廟當時救助難民一事,感念寂然法師採用大本、志開上人建議設收容所、相助難民的點點滴滴,讓「僧人義舉」廣為流傳。

更特別的是,在收容難民期間,志開上人獲悉時任國民政府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中校參謀主任廖耀湘及百餘名官兵被困棲霞山坳,他設法在當地籌集便衣,用小船祕密送達長江北岸,助官兵脫離虎口。

抗戰勝利之後,廖耀湘特地到棲霞寺進香還願,並以親筆書寫的「棲霞古寺」匾額相贈,感謝棲霞寺僧眾救命之恩,後來志開上人升任棲霞寺住持。

棲霞山是中國聞名遐邇的名山古剎,星雲大師於1938年禮志開上人為師,是其唯一的入室弟子。獲賜名悟徹,號今覺,為禪門臨濟宗第48代弟子。

星雲大師多次在《星雲大師全集》中追憶志開上人,並說「雖然很少和師父見面,不常獲得他的開示,但是心靈上還是能感受到他對我的關心和慈愛。」

大師在《百年佛緣》提及志開上人對他嚴厲的管教是唯恐他退失道心,他後來了解,那是關愛也是砥礪其吃苦耐貧的心志,「志開上人是我一生最不能忘記的人!」雖然師徒彼此少有見面,但是志開上人對大師一生的弘法奠定了深遠的影響。

星雲大師感念志開上人的範行,不捨志開上人於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勇敢護教受屈迫而死。多次前往志開上人墳前祭拜誦經報恩,並竭力關照其家人,後來幾次回鄉探親,也會到海安志開上人墳前誦經報恩。

1989年,大師再到海安市祭拜恩師並修築靈塔,並將師父的骨灰分成4份,分別置於上人故土、南京棲霞山、台灣佛光山及美國西來寺立碑案葬,同時捐助設立「志開獎學獎教基金」,並修復志開上人出家寺院宜興大覺寺祖庭,感念上人一生對徒弟的教誨。

星雲大師為恩師志開上人修築的靈塔。圖/取自江蘇省佛教協會

感念志開上人於日軍南京大屠殺血腥事件中捨己救人、慈悲為懷的義行善舉,星雲大師於2005年和棲霞寺傳真法師力主資助,將棲霞寺、志開上人等僧眾的德行義舉改編成電影《棲霞寺1937》,讓僧人的慈悲故事流傳後代。

志開法師(左2)和多位法師合影。圖/取自海安志開禪院

星雲大師弘法時時不忘志開上人的教誨,於很多場合開示言必稱志開上人對他於佛門的砥礪,更不捨他勇敢護教受屈迫,師徒慈悲弘法德行崇高、道範長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