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人犬》 暴力陰影下的人生

文/吳孟樵  |2024.01.06
627觀看次
字級
圖/傳影互動
圖/傳影互動
盧貝松導演為《人犬》來台宣傳。圖/傳影互動
圖/傳影互動

文/吳孟樵 

法國導演盧貝松(Luc Paul Maurice Besson)編導的《人犬》(DogMan)講述受虐兒如何與犬心靈相通,度過困難的日子。即使困難的日子從沒消失過,「人犬」道格拉斯何以實踐自己心中的「正義」?

爸爸以鬥犬為業,爸爸與哥哥生性暴戾,將他關入狗籠,任憑他身在泥濘中,披頭散髮溼黏、縮身佝僂寒顫。爸爸甚至在心情激動下扣板機擊中了他的胸前,造成子彈卡住無法取出,必須以輪椅代步。即使可以短暫站立行走,但是,行走的「自由」,可以隨時奪走他的性命。這是人犬的命運,也象徵「自由」的代價。

連泣喊哭叫都是奢侈

故事以他身著女裝、滿身是血被警察逮捕後,在監獄單獨的牢房裡與警方所指派的臨床心理師伊芙琳對話開始,在倒序與現行的故事交錯下,讓觀眾感同身受暴力陰影下的人生。

伊芙琳與人犬只有兩次會面,卻是劇情裡很重要的部分。第一次的會面,人犬冷靜地主控場面,會讓人想到《人魔》。但《人犬》不是心理驚悚片,而是關照親子議題的電影。伊芙琳在第二次的會面,離去前突然問:「你為什麼願意對我敞開胸懷?」

「因為我們有共同點。」

「是什麼?」

道格拉斯直中核心:「痛苦!」伊芙琳返家後,流下淚水。

飾演道格拉斯的演員是二○二一年獲得法國坎城影帝獎的卡賴伯蘭里瓊斯。瓊斯內化「人犬」這角色在長年的孤單、獨立無援之下所建立的心智(心志)。在監獄牢房裡,表象上「不自由」,卻是他身處的環境裡,最從容、最整潔的儀容,且言談非常優雅。

他的妝容時男時女,對知識的渴求反映在家中牆上,最醒目的就是群書,以及對莎士比亞戲劇的了解。這項知識與化妝技巧,來自他被安置的孤兒院教導戲劇的女老師,也是他愛慕的對象。

媽媽與這位老師,以及心理師,是他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瓊斯精湛而富多變多層次的演出,讓我們看到被扭曲的人生是連泣喊哭叫都是奢侈的事。為了演出這角色,他曾與狼共居,也得實際了解胸腔受損後,如何行走的姿態。

這名角色雖有生物學學士的學歷,卻因行動不便,求職四處碰壁,只有變裝皇后們的溫暖讓他有份工作,並且獲得藝術上的讚美。當他堅持不以助行器,而是靠著已殘的雙腿站在舞台,以法國傳奇歌后琵雅芙的妝容與演唱經典歌《玫瑰人生》打動現場所有的人。

重新征服自由與存在

他選擇的「自由」就在片尾,面向教堂,陽光反射他與十字架的身影,他張開雙臂,繼之,倒下。這是震撼人心的提問。不得不思索他強調的「自由意志」。

而他的聰敏與體貼,早已為伊芙琳做出護衛的準備,伊芙琳從窗邊看到一隻黑犬,代表正義會幫助伊芙琳。正如片頭顯示法國詩人(也是政治家)阿方斯德拉馬丁的一句話:「當人陷入困境時,上帝會送他一隻狗。」《人犬》成功擺脫受害者的角色,對於人類與動物的生存本能也有很犀利的分析。

盧貝松繼《露西》來台拍片後,另一部新片也是在台灣取景。這回,他與《人犬》的監製(他的太太)維吉妮亞席拉,以及男主角瓊斯一起到台灣宣傳此片,親和力十足。

盧貝松作品中,讓影迷難忘的《碧海藍天》是潛水員寧可與海豚為伴,潛入深海。《人犬》是與狗為伴。即使是科幻片《露西》,盧貝松的心底都有個「孤單」、「不被了解」的議題。

歌德對於自由是這麼說的:「只有每天重新征服自由與存在的人,才能贏得自由與存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