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相愛】照顧媽媽前,先照顧我自己 文/張海珠 譯/簡郁璇 |2023.12.24 語音朗讀 6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時報出版提供不久前,某個去看牙醫的早晨,我和媽媽起了點小口角。媽媽在通話之中憤而掛斷電話,我輕輕地嘆了口氣,覺得胸口快要爆炸了。(示意圖) 圖/123RF偶爾,我也需要先把媽媽放在一旁,以自己為中心。我深信唯有如此,無論是媽媽或我,才會懂得更珍惜彼此、更愛彼此。(示意圖) 圖/123RF 文/張海珠 譯/簡郁璇「忍就贏了!」這句話曾經是種美德,但如今它變成最適合找冤大頭的話。事實上,細細咀嚼並檢視這句話的意思,會發現它說得並沒有錯,因為我就沒見過性格急躁或容易生氣的人是不吃虧的。可是,就算是忍耐也必須忍「對」地方,想必這句話並不是說,要忍到生病了才算贏。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最常聽到的其中一句話就是「忍就贏了」,可是我敢保證,我一次也沒有因為忍耐而贏得過什麼。就算在工作時遭受不當待遇,有人對我出言不遜或做出越線行為時,我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忍了下來。可是當怒氣爆發時,我想著既然我已經忍無可忍,對方也應該明白我的心情吧,但結果是NO。當我把怒氣釋放出來時,對方反而會認為我是瘋婆子。當這種事情反覆發生,無形中我也成了隱藏自身情緒,不懂得照顧自己,反而忙著先擔心對方的傻子。有一次我實在是難過得受不了,於是向媽媽訴苦,而媽媽的回答始終如一。「女兒啊,妳有多忍耐,有多辛苦,就會得到多少補償。」為了補償這玩意,所以把現在的我推進地獄,這樣做真的對嗎?我不禁產生懷疑,而且也很好奇,媽媽又有幾次是因為忍耐而贏了?碰到那種情況時,媽媽又獲得了什麼補償?直到過了三十歲,我才開始理解「忍就贏了」的真諦,但在那漫長的歲月裡,我真的以為只要忍耐就都能贏,因此發了瘋似的一忍再忍,直到怒氣一發不可收拾地向上竄,以致當一觸即發的怒火關在體內變成一種不可抗力,最後不得不吐出時,我必須面對「我該不會是患了憤怒調節障礙吧?」的恐懼與害怕。更多時候,我自己反而因為忍耐而吃虧,或被當成傻子,所以有時我真的很好奇媽媽是否真的有什麼特別的妙招,還曾認真思考是不是要請媽媽幫我特訓。釐清糾結的情緒總之,這句話最適用的情境,就是在媽媽和我的摩擦達到頂點時。不久前,某個去看牙醫的早晨,我和媽媽起了點小口角。媽媽在通話之中憤而掛斷電話,我輕輕地嘆了口氣,覺得胸口快要爆炸了,所以也就沒有再打給媽媽。平常都是我先打回去確認媽媽的心情,先安撫她,但這次我就是不想這麼做。因為我也受了傷,我認為自己的心情才是第一順位,認為此時我的情緒才是理直氣壯的。如果說我是先檢視媽媽的心情,而沒有先擁抱自己的心,那是在說謊。我只是不想成為長期放著媽媽不管的壞女兒,不想聽到別人說我是不理會媽媽的糟糕女兒罷了。到頭來,在傷口的名義底下,沒能檢視自己內心的時間層層累積,直到最後「砰!」的一聲爆發,導致我陷入無法控制的情緒漩渦中。子欲養而親不待,因此趁父母在世時要好好盡孝道。這句話說得沒錯,所以我用這樣的視角不斷努力理解媽媽,也因此有許多時候沒能好好照顧自己,無論是生病時或開心時。可是偶爾,我也需要先把媽媽放在一旁,以自己為中心。直到現在,我才在挑戰如何全然地看著自己,如何盡情地享受這件事,而不是只看著媽媽。我深信唯有如此,無論是媽媽或我,才會懂得更珍惜彼此、更愛彼此。(摘自《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愛得深,恨得也深,一趟只有母女才會經歷的真愛旅程》,時報出版)作者簡介張海珠把心情裝進文字,以日常的語言傳達溫暖的心意,靜靜寫下能成為某人故事中的一句話,全然以心靈撫慰心靈。希望我講述的所有故事,化為善良的光滲入讀者心中,成為能幫助受傷心靈長出新肉的藥膏,成為撢子拂去心靈的塵埃,並再次向這個時代的母親和女兒們傳遞勇氣。另著有《希望媽媽也能好好愛自己》。 前一篇文章 【古代足球】名園蹴鞠稱春遊 下一篇文章 【擴展認知】痛苦的轉化作用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