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鄭添財、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蔡昀臻醫師。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多數病友被診斷出肺纖維化時,肺功能通常僅剩不到一半,五年存活率甚至低於癌症。過去抗肺纖維化藥物健保給付對象,僅包含特發性肺纖維化及全身性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日前健保署宣布,自今年12/1起,健保擴增給付對象至所有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病友,預計超過1300位病友受惠,期盼能降低肺纖維化的高死亡率。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指出,肺纖維化成因非常多樣,肺部本身的疾病如過敏性肺炎、自體免疫疾病、吸入性外部危險因子都可能導致肺纖維化的產生,外部危險因子包含長期吸菸、處於化學物質暴露環境、空汙等。
門診收治一名從事醫護工作的47歲女性,咳、喘症狀持續數周後前往就醫,確診為「間質性肺病」,並照會風免科醫師後,診斷患有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肌炎」。症狀初步獲得控制,但兩年前突然喘到無法呼吸,送急診發現其間質性肺病,,已進展成慢性漸進性「肺纖維化」。
歷經兩次急性惡化的她,肺功能已不到正常人的一半,體力更是大不如前,連爬樓梯都會喘不過氣,生活品質嚴重受到影響。經建議自費使用抗肺纖維化藥物治療,有效延緩肺功能惡化,但長期下來卻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只能選擇停藥,期間不僅開始擔心急性惡化隨時會再度襲來,生活也過得戰戰兢兢。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醫師蔡昀臻,也分享收治一名年約60歲退休女性,因咳、喘症狀至胸腔科診斷出慢性漸進性肺纖維化後,轉介至風濕過敏免疫科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患有「硬皮症」,住院期間其肺部功能已嚴重喪失,需透過氧氣罩才能維持呼吸,後申請抗肺纖維化藥物治療半年,至今控制穩定,可恢復正常社交生活。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指出,肺纖維化由於疾病進展因人而異且變化多端,若未及早發現並適當治療,5年存活期,比許多癌症還要低。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鄭添財強調,慢性漸進性纖維化,對自體免疫疾病病友,一直都是很大的威脅。過往抗肺纖維化藥物需自費使用,病友經濟負擔較為沉重,現在抗肺纖維化藥物健保擴大給付,學會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