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免疫力 打造不生病體質 陳玲芳 |2023.12.18 語音朗讀 4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精通中西醫學的顏宏融醫師(左)近期甫與獨立記者張靜慧(右),合力撰寫出版《平衡免疫力》一書,強調古老並不代表落伍,融入新思維與現代科學,中醫也可以保有傳統智慧又能夠「與時俱進」。圖/原水文化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位獲頒2023年ICMART「科學獎」的中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顏宏融,17日上午北上舉辦《平衡免疫力》新書分享會,教民眾如何透過中醫養生來改善免疫力,希望在氣溫變化急遽的此際,讓民眾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運動中,就能增強自體抗病能力。「免疫」按照字面意思,最早來自感染免疫。在初次接觸到某種微生物之後,當再度被感染時,可產生「抵抗力」而免除疫疾;遇到病原體感染,或是惡性腫瘤時,需要增強免疫力。人體需要足夠免疫力以對抗病毒,但免疫力太過,也會對生物體有害,包括所謂的「過敏」反應或「自體免疫」反應。顏宏融舉例,曾有乾燥症患者,以為自身免疫力不足,聽說多喝黃耆、枸杞、紅棗茶,可以提升免疫力,就自行購買藥材煎煮飲用,導致自體免疫發炎指數升高,眼睛乾燥症狀也無法緩解。其實,免疫力並非愈強愈好,就像「翹翹板」一樣,維持平衡,才是理想狀態。中醫常說「扶正祛邪」,「正」指身體的正氣,免疫力某種程度就是「氣」的概念,讓「氣」充沛並發揮功能,就能抵禦致病原、少生病。平衡免疫力的觀念,也應用在「癌症術後調理」,癌症病人完成手術、放化療後,擔心復發或轉移,可使用中藥提升免疫力。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顏宏融醫師(左),17日上午出席《平衡免疫力》新書分享會,教民眾如何透過中醫養生來改善免疫力。中國醫大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系主任張文德(右)也特地北上助陣。圖/原水文化提供顏宏融表示,中醫也不是只靠藥物調理,還有一些養生觀念、氣功、營養、藥膳等,都有助免疫調理。當人們熬夜、睡不好,睡眠不足,白天自然疲累,頸部肌肉也無法藉熟睡得到放鬆,因此肩頸僵硬痠痛,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許多慢性發炎導致的疾病,就會逐一出現。他提醒,除了作息之外,飲食習慣,也會影響發炎。高溫油炸的食物,容易產生自由基,其氧化過程,就像在身體裡「放火」,破壞體內細胞,產生發炎。所以,除了要避免常吃薯條、洋芋片等油炸物與燒烤類食物,零食、甜食、含糖飲料等高糖飲食,或含奶油(反式脂肪)糕點,也要忌口。日常應多攝取有助抗氧化、減少發炎的蔬果。如花椰菜、胡蘿蔔、番茄、南瓜、地瓜葉、菠菜、藍莓等,都是很好的抗發炎蔬果。 前一篇文章 癌友防骨轉移 醫生:治療外加護牙、鈣補充 下一篇文章 更早具有傳染力 國衛院揭登革熱新傳播模式 熱門新聞 01海鯤號、小神盾 建造計畫延宕2025.09.0102【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下)2025.09.0203談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電視台專訪多倫多佛光山2025.09.0104紐西蘭佛光山供僧 緬懷星雲大師2025.09.0105鳳山區公所發放物資 佛光山響應2025.09.0206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聞思修2025.09.0107《365日》贈瑞典酒店 旅客啟迪心靈2025.09.0208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邁向永續發展2025.09.0209【浮世畫框】一朵雲,行進京都──日本首展小記2025.09.0210【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2025.09.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抑制高膽固醇有良方 清淡飲食加規律運動強化寵物中醫術 女大生赴日研修應酬減傷飲食有策略 吃堅果墊胃再多蔬果 作者其他文章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