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美化成禮品盒、火車等 吸引更多人重視水源 藝術助攻 復活印度廢棄水井

編譯/韋士塔 |2023.12.16
332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維魯杜納加爾區(Virudhunagar district)啟動一項水利保育計畫,讓163口廢棄水井恢復供水功能;這項計畫的獨特之處,是透過藝術設計賦予水井漂亮的造型,提升民眾保護露天水井及節約用水的意識。

維魯杜納加爾區位於半乾旱地區,水井是當地飲用水及灌溉用水最重要來源;然而,隨著缺水或需求降低,許多水井遭到棄置;這些廢棄水井並未獲得妥善處置,有些甚至淪為扔棄垃圾的地點。

為了恢復水井的功能,維魯杜納加爾區的稅務官員瑞迪(J Meghanath Reddy)推動水利保護計畫,籌措所需資金後,委由該區的農村發展局(DRDA)在2022年啟動一項稱為「井串」(String of Wells)的水井改造計畫。

瑞迪受訪時表示,他推動私人水井美化工程,也希望把這個構想應用到公共水井;他說:「農村地區的水井缺乏維護,不受重視;然而,水井自古以來就是重要水源。我認為,把水井的外觀美化,就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與重視。」

「井串」計畫對水井重新施工,挖掘水井周遭1.5公尺的泥土,深度約0.75公尺,並鋪設有孔洞的管道,以匯集雨水為水井回灌,能有效減少地表積水。水井的頂部使用鋼製的欄桿封閉,防止意外事故,並定期維護。

水井的外部結構則採用各種不同的設計,例如:禮品盒、杯子、西瓜、火車等,將水井美化。DRDA的工程師庫瑪爾(G Prakash Kumar)表示,美化作業是水井改造計畫的重點,目標是讓民眾了解保護水井的必要性。

另一名參與「井串」的工程師表示,該計畫推出後頗獲好評,團隊也接獲許多探詢,希望將水井美化。

維魯杜納加爾區一處村莊的村委員會主席布米納森(S Boominathan)表示,當地一口水井已有40年歷史,但25年前就被棄置;透過「井串」計畫,這口水井順利復活;「在雨季,雨水會排入井內。這個計畫讓廢棄的水井變成了供水設施,還可避免水井周圍區域淹水。更重要的是,這口井被重新設計成籃子的形狀,塗上了漂亮的顏色,成為人們聚會的景點,也成為孩子們能夠安全玩耍的公共空間」。

「井串」計畫讓荒廢多年的水井復活,民眾大感驚喜。帕奈沐恩德拉岱普(Pannaimoondradaippu)村的村長瑪諾哈朗(G Manoharan)表示:「我們村裡的井已經30多年沒水,改造計畫啟動後,雨水能夠滲入井內,這口井已恢復供水,我很開心。只要定期維護,這口水井將可幫助儲存地下水。」

瑪諾哈朗表示,在設計者的巧思下,這口水井的外觀有如火車車廂,並成為該村莊的標誌。村民們都非常滿意,尤其是小孩;瑪諾哈朗說:「孩子們見到我,都笑著問我,『村長,火車要開往哪裡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