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好優雅》
圖/天下文化提供
圖/123RF
文/金多誠
作者瓊.齊諦斯特在書中探討老化過程會遇到的挑戰與驚喜、問題與潛力、痛苦與喜悅……幫助我們可以「優雅的老下去」。
一個有用的生命進入黃昏期,會自備燈火。
─法國思想家 朱貝爾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這是天地萬事萬物定律,但面對老年,我們總不免有些難以說清楚的糾結,一方面很肯定,自己仍擁有生命,持續前行,另一方面又很明白,要不了多久一切都會結束。面對可能比在工作崗位上還長的年月,有許多生命的課題需要深思,也有幫助身心更健康的方式,可以預先準備。美國著名的演說家與作家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的《老得好優雅》(The Gift of Years Growing Older Gracefully),與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的新書《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都是非常好的參考。
生命不是用年齡來衡量
《老得好優雅》作者瓊.齊諦斯特認為:「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她以「生命在於活出每一段人生階段所特有的價值」為核心理念,完成《老得好優雅》,書成之時她才70歲,為了取信於讀者,她豪氣地說:「我要保留90歲時的修訂權。」
全書以42個主題,探討老化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與驚喜、問題與潛力、痛苦與喜悅……議題層面多元,細膩又深刻,非常有切身感。而種種議題的核心理念都在幫助我們可以「優雅的老下去」。
作者舉出多位很優雅、很獨立、樂在生活的老年人,一位年高95的裁縫師,一直到處找機會替朋友新買的長褲收邊,或是縫製新窗簾,常常主動找人聊天說話,她閱讀、聽音樂、聽演講錄音……她的生命仍煥發光芒,仍然能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有創造力,她帶給所有老年人最大的啟發就是:生命不是用年齡來測量的!
作者自己的祖母到80多歲還在開車,也還在圖書館做義工,重點是她是一位快樂而獨立的「獨居」者。獨居必定會伴隨著許多必須獨處的時間,作者把獨處當作恩賜,獨處並不是用來逃避面對衰老的手段,而是拋開過去身心束縛,邁向生命新旅程的美好時刻。
愈了解心裡就愈踏實
談到獨處與獨居,年過75的劉秀枝醫師也是真行實證者,在《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裡有許多「獨居、獨立卻不孤獨」的生活方式、生命態度、智慧體悟與老年醫學科普,毫不藏私地分享給「終究一個人」的每一個人。
樂觀、務實過好每一天是最好的選擇,劉醫師每天睡前一定要打開手機行事曆,自問是否好好地過完了這一天?是否完成了今天想做或該做的事?再看看明天的行程。因為她「相信有明天,企盼明天的到來,但不是永遠永遠。」
年老難免伴隨疾病,我們面對諸多複雜難癒的疾病,只有愈認識才不會害怕,劉醫師以神經醫學的專業,用簡明清晰的文字為大家「科普」許多疾病知識、解答疑慮也提供預防、延緩的有效方式,包括什麼是阿茲海默症?失意和失智有什麼不同?突然忘了,是病嗎?腦子想到的名詞卻一時說不出來,是病嗎?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嗎?如何儲蓄認知功能存款延緩失智發病?藥物可以給同樣症狀的人服用嗎……每篇說明也都有醫學研究報告的依據,可以做為了解並預防老年疾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