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因接了一通打錯的電話而與死神擦身而過。(示意圖)圖/123RF
作者簡介
劉以鬯(1918-2018)
原名劉同繹,字昌年,祖籍浙江鎮海。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文學與出版編輯為其一生志業。
1941年至2000年,先後於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及雜誌總編輯。1936年發表首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迄今出版數十種文學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多雲有雨》、《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等;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2015年,記錄劉以鬯創作生活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2:1918》於台灣上映。
文/劉以鬯
電話鈴響的時候,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電話是吳麗嫦打來的。吳麗嫦約他到「利舞台」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以敏捷的動作剃鬚、梳頭、更換衣服。更換衣服時,噓噓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國人〉。換好衣服,站在衣櫃前端詳鏡子裡的自己,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廠的運動衫了。他愛麗嫦,麗嫦也愛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註冊處去登記。他剛從美國回來,雖已拿到學位,找工作,仍須依靠運氣。運氣好,很快就可以找到;運氣不好,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徵信,這幾天應有回音。正因為這樣,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裡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非必要,不出街。不過,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現在已是四點五十分,必須盡快趕去「利舞台」。遲到,麗嫦會生氣。於是,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拉開鐵閘,走到外邊,轉過身來,關上大門,關上鐵閘,搭電梯,下樓,走出大廈,懷著輕鬆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剛走到巴士站,一輛巴士疾馳而來。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衝向巴士站,撞倒陳熙和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後,將他們輾成肉醬。
電話鈴響的時候,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電話是吳麗嫦打來的。吳麗嫦約他到「利舞台」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以敏捷的動作剃鬚、梳頭、更換衣服。更換衣服時,噓噓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國人〉。換好衣服,站在衣櫃前端詳鏡子裡的自己,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廠的運動衫了。他愛麗嫦,麗嫦也愛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註冊處去登記。他剛從美國回來,雖已拿到學位,找工作,仍須依靠運氣。運氣好,很快就可以找到;運氣不好,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徵信,這幾天應有回音。正因為這樣,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裡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非必要,不出街。不過,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現在已是四點五十分,必須盡快趕去「利舞台」。遲到,麗嫦會生氣。於是,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
電話鈴又響。
以為是什麼機構的職員打來的,掉轉身,疾步走去接聽。
聽筒中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請大伯聽電話。」
「誰?」
「大伯。」
「沒有這個人。」
「大伯母在不在?」
「你要打的電話號碼是……?」
「三︱九七五……」
「你想打去九龍?」
「是的。」
「打錯了!這裡是港島!」
憤然將聽筒擲在電話機上,大踏步走去拉開鐵閘,走到外邊,轉過身來,關上大門,關上鐵閘,搭電梯,下樓,走出大廈,懷著輕鬆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走到距離巴士站不足五十碼的地方,意外地見到一輛疾馳而來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衝向巴士站,撞倒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後,將他們輾成肉醬。
(摘自《寺內》,聯合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