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紫菜產業衰退 水試所開發加工品拉抬商機

吳亭頤 |2023.11.28
306觀看次
字級
水試所澎湖中心開發紫菜加工品,其中減鹽紫菜醬經過官能品評,評價為最高。圖/農業部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今日指出,澎湖為台灣紫菜最大生產區,但澎湖紫菜由於養殖工作辛苦,年輕人大多不想承接祖業,現已知養殖戶僅餘3戶,外加暖化及魚類啃食,無疑對紫菜產業雪上加霜,2022年紫菜養殖產量僅2890公斤,產值120萬。

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日在澎湖講美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澎湖黑金-紫菜機能成分及產品開發」成果推廣會,期望再創澎湖當地紫菜產業榮景。

水試所澎湖中心提到,利用紫菜的機能性成分,目前已開發減鹽紫菜醬、紫菜燕麥千層棒及紫菜鮮味調味粉,其中減鹽紫菜醬經過官能品評,相較於其他市售相關產品,評價為最高;紫菜燕麥千層棒及鮮味調味粉亦頗受好評。

水試所澎湖中心指出,紫菜為可食性紅藻,含豐富蛋白質、多醣及許多營養成分,素有澎湖黑金之稱,適合各年齡層補充營養,尤其適合銀髮族及素食人口補充植物性蛋白質、鈣質及膳食纖維。

水試所澎湖中心藉「澎湖第三期採收紫菜加工食品開發」計畫分析紫菜各項機能性成分,結果顯示紫菜含有豐富粗蛋白(31.54g/100g)、總膳食纖維 (56.58g/100g)、脂肪酸含豐富EPA(45.57g/100g)及游離胺基酸-其中以丙胺酸、牛磺酸及麩胺酸含量最多,總量最高可達1932mg/100g。

澎湖中心表示,澎湖是台灣地區天然或養殖紫菜產量與產值最大的地區,養殖紫菜大多分布在澎湖縣講美村及湖西鄉白坑村,而野生紫菜以姑婆嶼及花嶼數量較多,期望透過推廣,有效利用澎湖紫菜機能性物質開發產品,創造就業機會及增加養殖收入,且可促進澎湖紫菜蓬勃發展,使紫菜產業復甦及重登榮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