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尼:叛逆少年 渴望被聆聽、被理解

吳亭頤 |2024.06.21
846觀看次
字級
莫莫尼主動接觸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分享自身經歷。圖/莫莫尼提供

【記者吳亭頤專題報導】更生少年莫莫尼(化名),家人對他期望高,讓他就讀私立小學,他卻陷入人際壓力漩渦,同儕課業競爭、物質比較,讓他愈來愈自卑,到哪裡都覺得格格不入。

升上國中後,莫莫尼主動接觸幫派角頭,天天打架鬧事,身上漸漸出現一股暴戾之氣,家人也用強勢態度逼他聽話,卻無力把他導回正途。

莫莫尼十三歲開始犯案,起初因為所犯案件不大條,法官、少年調查官不斷給他機會,但他不知道珍惜。十五歲他在校外犯下殺人未遂案,一年後又因為一場誤會,他情緒失控再犯殺人案。他說:「媽媽聽到是直接崩潰,當下我整個人呆掉,從沒想過會這麼嚴重,但沒想過要逃避,因為要躲也沒那麼好躲。」莫莫尼到派出所自首,因案情重大,隔天移送法院開庭,馬上被法官裁定收容。

十六歲莫莫尼被判處進入桃園少年輔育院(現為敦品中學)接受感化教育。起初他不適應環境,且面臨人際關係問題,這次他主動尋求幫助,第一次接觸到輔導老師。

好壞都有意義 讀心理學自我療癒

他回憶:「我記不清當時我們聊了什麼,但仍對當下感受印象深刻,她對我說出的任何話並不是先評價,而是很單純地聆聽,真的帶給我很深的影響,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被接住。」他說,在成為犯下錯事的更生少年之前,他們也許只是需要被聆聽、理解的對象。

後續他與輔導老師談到未來生涯規畫時,發覺他過去時常關心朋友,從中找到存在的價值,因此奠定想讀心理系的願望。對於背負兩件刑事案件這段經歷,他以阿德勒心理學及存在主義心理學治療自己,「無論好事或壞事,都會是有意義的」。

莫莫尼說,更生少年若想重返校園,不僅要背負過去標籤,學習能力不足也是一大挑戰,跟同儕的程度落差太大,就會面臨挫折,因此要懂得和身邊的人建立好的連結,試著克服瓶頸,避免重蹈覆轍。

離開輔育院後,他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吃接風餐,過去沒有被接住的他,感受到接風餐的價值,「即便來吃接風餐的少年可能沒有想要改變,可是他願意來到這個地方,表示他對這裡的人是信任的,未來有一天如果他真的有需要,也知道哪裡可以接得住他。」

莫莫尼盼以自身故事帶來啟發,讓在十字路口徘徊的青少年相信自己有改變的能力,「不一定要做多有理想和抱負的事情,可以找一份正當的工作、腳踏實地做事」,人生不只有眼前一條路,往後還有更多風景可以發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