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他的手 朽木可雕也

 |2023.11.27
1156觀看次
字級
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獅子
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座頭鯨
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企鵝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論語》有句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飾牆的泥刀)也。」意味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用穢土築成的牆難以粉刷,藉此比喻人的品性低劣,不堪造就;但辛巴威藝術家托尼.弗雷德克森(Tony Fredriksson)卻打破這個印象,他時常到樹林、海邊蒐集枯木,再雕成等比例的動物雕塑。

對木雕藝術家來說,完整、優質的木材不僅方便雕刻,也較耐保存,因此,鮮少有人會選擇破爛的木頭進行創作。

不過,在弗雷德克森眼中,廢棄腐木有許多優點,例如價格低廉、充滿自然美感等,他的雕塑以寫實著稱,乍看之下,常會誤以為是真正的動物。

每塊木頭 都可能是藝術品

弗雷德克森1959年出生於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從小就展現驚人的藝術天賦,並在1970年代前往英國伊斯特本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美術,素描、水彩、油畫和設計等都有涉獵。

2010年,弗雷德克森利用一個風化的木頭,創作一個獅子魚的雕塑,很幸運的,一家畫廊老闆看中他的潛力,邀他展出浮木魚雕塑,那是他第一個魚雕個展,作品銷售一空,弗雷德克森就此走上浮木創作之路。

多數藝術家在製作雕塑之前,會先設計題材,再依據設定好的作品,來挑選材料;但弗雷德克森完全相反,他的木雕作品,全部取決於撿到的浮木大小、形狀和顏色,他認為,不存在沒有價值的木頭,每個木塊都是可以放在適當位置的藝術品。

弗雷德克森的工作室堆滿各式各樣的浮木,每次要製作新品,他得先花費1~2天挑選、整理木材,再用至少3個月的時間重組、拼製。他會先挑選大塊浮木作為作品主體,再以小塊浮木塑造細節。

在他的作品中,每塊木頭都恰到好處,彷彿是為了這些木雕而生。

不規則浮木 是他靈感來源

形狀不規則的木材,對很多藝術家來說,可能會是困擾,不過,對弗雷德克森來說,正因為浮木造型各異,才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一棵樹死後,可能會受到天氣的侵蝕,然後被小溪沖走,最後被海灘上的沙子打磨,它的形狀不斷變化」,正是這樣的多樣性,讓他一心投入浮木雕塑。

熱愛創作的他,每次靈感湧現時,都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投入,弗雷德克森分享:「我十分著迷創作的過程,甚至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不休息,直到熱情暫時停止下來。」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大眾找回創造力,「孩子利用想像力玩遊戲、講故事,可悲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成人逐漸失去一些想像力」,雷德里克森表示:「我們永遠不應該停止想像,應該不斷培養我們的感官,在每一天發現奇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