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他的手 朽木可雕也 |2023.11.27 語音朗讀 12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獅子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座頭鯨弗雷德克森創作的擬真枯木雕塑,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實的動物。 圖/取自弗雷德克森臉書 企鵝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論語》有句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飾牆的泥刀)也。」意味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用穢土築成的牆難以粉刷,藉此比喻人的品性低劣,不堪造就;但辛巴威藝術家托尼.弗雷德克森(Tony Fredriksson)卻打破這個印象,他時常到樹林、海邊蒐集枯木,再雕成等比例的動物雕塑。對木雕藝術家來說,完整、優質的木材不僅方便雕刻,也較耐保存,因此,鮮少有人會選擇破爛的木頭進行創作。不過,在弗雷德克森眼中,廢棄腐木有許多優點,例如價格低廉、充滿自然美感等,他的雕塑以寫實著稱,乍看之下,常會誤以為是真正的動物。每塊木頭 都可能是藝術品弗雷德克森1959年出生於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從小就展現驚人的藝術天賦,並在1970年代前往英國伊斯特本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美術,素描、水彩、油畫和設計等都有涉獵。2010年,弗雷德克森利用一個風化的木頭,創作一個獅子魚的雕塑,很幸運的,一家畫廊老闆看中他的潛力,邀他展出浮木魚雕塑,那是他第一個魚雕個展,作品銷售一空,弗雷德克森就此走上浮木創作之路。多數藝術家在製作雕塑之前,會先設計題材,再依據設定好的作品,來挑選材料;但弗雷德克森完全相反,他的木雕作品,全部取決於撿到的浮木大小、形狀和顏色,他認為,不存在沒有價值的木頭,每個木塊都是可以放在適當位置的藝術品。弗雷德克森的工作室堆滿各式各樣的浮木,每次要製作新品,他得先花費1~2天挑選、整理木材,再用至少3個月的時間重組、拼製。他會先挑選大塊浮木作為作品主體,再以小塊浮木塑造細節。在他的作品中,每塊木頭都恰到好處,彷彿是為了這些木雕而生。不規則浮木 是他靈感來源形狀不規則的木材,對很多藝術家來說,可能會是困擾,不過,對弗雷德克森來說,正因為浮木造型各異,才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一棵樹死後,可能會受到天氣的侵蝕,然後被小溪沖走,最後被海灘上的沙子打磨,它的形狀不斷變化」,正是這樣的多樣性,讓他一心投入浮木雕塑。熱愛創作的他,每次靈感湧現時,都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投入,弗雷德克森分享:「我十分著迷創作的過程,甚至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不休息,直到熱情暫時停止下來。」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大眾找回創造力,「孩子利用想像力玩遊戲、講故事,可悲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成人逐漸失去一些想像力」,雷德里克森表示:「我們永遠不應該停止想像,應該不斷培養我們的感官,在每一天發現奇蹟。」 前一篇文章 全球最大冰山動了 威脅航運、動物生存 下一篇文章 COP28 聚焦糧食永續 牽動農業投資決策 熱門新聞 01新營講堂關懷長者 捐贈吉祥米2025.08.2802【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2025.08.2803寄生上流布穀鳥2025.08.2804南非杜省公會參訪南華寺 認識中國茶文化2025.08.2805永續竹巨蛋 低碳建築新美學2025.08.2806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法水寺首辦2025.08.2807日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揭牌2025.08.2908葡萄牙佛光人抄經接龍 傳遞吉祥2025.08.2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入世的生活 到出世的生活 4-32025.08.2810隱藏地穴裡的風光2025.08.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莫迪會見普亭 盼俄烏戰爭盡快落幕阿富汗強震 逾 800 死、3000 人傷習近平會莫迪 喊「龍象共舞」加強中印合作窯洞派出所 荒漠守望者天外奇蹟 飛行屋藝想世界蔬食生活 巴黎食尚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