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保護故事 系列5】小動物落難 民間團體高效神救援 文/呂幼綸 |2023.11.26 語音朗讀 10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灰鸚鵡的壽命長達50年,飼主千萬不要隨意丟棄。圖/動督盟提供鳥類救援後,通常要先醫治、除蟲和療養。 圖/動督盟提供鳥類救援協會救下這隻因吃醋而自殘禿毛的鸚鵡。圖/動督盟提供無良繁殖場是鳥類救援的頭號目標。圖/動督盟提供救鳥義工吳峮毅,連公部門也佩服。圖/動督盟提供善羽園安置鳥類之餘,提醒義工莫忘初衷。圖/動督盟提供鳥類救援後,通常要先醫治、除蟲和療養。 圖/動督盟提供黃士玲長年投入救援刺蝟。圖/動督盟提供「柑罵」自小失去鳥喙,無法正常飲食,需有專人照顧。圖/動督盟提供刺蝟救援時常南北奔波。圖/動督盟提供 文/呂幼綸動保範疇並不僅限於犬貓,事實上,報章雜誌上常可見民眾通報救援禽鳥、鯨豚、山羌、龜鱉、白鼻心、黑熊、穿山甲……如今民眾逐漸知道不能再麻煩消防隊出動救援了,但各縣市成立的動物救援中心卻時常力有未逮,這時,就有賴民間團隊高效率神救援了……狗兒跌落溝渠、小貓困於高樓風管中、野生動物身陷獸鋏或陷阱,甚至是海龜、鯨豚擱淺…… 種種緊急動物救援案件,從2015年起便改由地方動保行政機關負責,甚至採取全天候24小時、全年無休的運作模式……公部門心有餘力不足但仔細檢視全台22縣市,能夠執行緊急動物救援的極為有限。以其中佼佼者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救援單位為例,所負擔的業務十分龐雜,非僅救援動物而已,面對超爆量的救援案件,也只能徒呼負負。正式編制為19人的台北市救援隊,業務範圍除了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救援外,還包括捕捉管制,及違反《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及違規寵物業的案件查察取締等。新北市動物救援中心則除了疲於奔命救援並安置貓狗外,還須負責每年逾數千件的捕蜂、捉蛇案,更別提要及時處理鳥、鼠、兔、刺蝟……等一天多達數通的動物救援電話了。民間團體代養兼送養幸運的是,在公部門大喊吃不消之際,民間團體適時填補了這一塊需求。以新北市動保處為例,每年平均收到7000多件救援通報案,其中禽鳥救援收容案約2500件,今年3月起,新北市和鳥類救援協會及友會台灣鳥寶守護者聯盟救援協會展開代養試辦計畫,讓鳥寶有更多被送養的機會。事實上,早在2022年,新北市動保處就推出「動物救援志工隊」計畫,第一個響應的是台灣浪浪驛站動物緊急救援協會,主動表示願意分擔三芝、石門、金山、萬里4個區域的救援工作,為公私協力救援開啟了成功之門。不辭辛勞全省跑透透至於民間非犬貓小動物救援組織的機動力有多強,從全由義工組成的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即可以看出端倪。祕書長吳峮毅在告別被「操」了兩年的救援車時,寫下「引擎爆缸之前的這兩年,總計繞了台灣91.6圈(地球2.75圈),送養300多隻寶貝到新家,救援事例難以計數……」,讓人看了咋舌。因為光以每天平均3到4件的通報案推算,鳥會全年救援案超過千件,救援鳥隻數更是驚人! 2023年9月29日,鳥類救援協會位於高雄大埔的「善羽園」揭幕啟用,50坪的空地上放置一座組合屋,外觀雖不起眼,卻配置有水電和空調系統,能讓鳥寶避免受到晴雨冷熱的天候變化傷害。義工精神充滿使命感園區的最大安置量是35個1.5尺籠、100隻鳥,而且可以舉辦送養會。這一場地雖然讓無給職的吳峮毅前後花費了29萬元,但她直呼值得,並以掛滿鳥玩具的白鐵籠和絕無屎糞氣味的空間自豪,映襯著「善羽園」招牌上的「善待生命,莫忘初衷」文字,可以體會鳥類義工如何看待救援的使命。至於愛兔、愛鼠及刺蝟照護推廣等動保協會,雖然救援數字沒有鳥類那般龐大,但目前的救援量也幾乎都已達到上限。尤其是未聘雇專職員工的台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因為僅有9縣市動保行政機關能安置刺蝟,當全台不當飼養和棄養通報大量湧入時,人力有限卻必須跑遍全台,壓力可說是相當沉重。協力建設友善動物城協會理事長黃士玲表示,政府如果沒有人力進行貓狗以外的小動物救援和收容,可以委託民間組織,但必須有完善的檢核和配套措施,並提供相對應的經費補助,讓必須自籌經費的民間組織,省去募款的時間,將人力全部投入救援、順暢運作。「動物救援團體所憑恃的,不過是尊重生命、珍愛動物的使命感。」吳峮毅強調:「也許力量微薄,但有做,就不是零!我們很渺小,但牠們很需要!」對想要建構友善動物城市和友善動物國家的從政者而言,如何善用這股力量,緊密牽起公私協力的管道,也考驗著政治智慧。虎皮鸚鵡救難記今年9月16日上午,鳥類救援協會祕書長吳峮毅和協會夥伴,經歷一場超驚悚的救援事件。在一處環境惡劣的鳥類繁殖場,救援義工邊屏息和無數「小強」搏鬥,邊從大籠中掏出一隻又一隻的虎皮鸚鵡。當天下午,救援協會立即在高雄大遠百廣場舉行送養會,這是協會第一次未遵循SOP流程,跳過了安置觀察的程序,就直接開放送養。原因是:救出的小鸚鵡數量太多了,遠遠超出協會的安置能力。所幸172隻小鸚鵡當場順利找到新家,8隻健康明顯不佳的,則由協會帶回療養。救援、安置收容、送養,一直是民間救援團體的SOP流程,因為救援後的動物多半有傷病,第一要務就是送醫和除蟲,接著是安排中途居所療養身心,等到狀況完全穩定了才會送養。但這回情況特殊,鳥類救援協會只能再三提醒領養人,務必先和家中原有的鳥兒隔離,並替牠們驅蟲或是直接帶往醫院驅蟲點藥。吳峮毅說,許多民眾一救到鳥兒就忙著餵食,其實是錯誤的作法,正確方式應是先餵牠們電解水,同時觀察其糞便,以了解健康狀況,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理。善待生命 不宜衝動領養並非每隻被救援的小動物,都有機會被領養。鳥類救援協會曾從繁殖場救回一隻艾麗絲吸蜜鸚鵡「柑罵」,由於繁殖場處理不當,讓牠幼時被大型鸚鵡咬破了頭,上喙也被咬掉,業者順手把牠丟入垃圾桶,還好協會接獲通報,及時從垃圾桶中救回牠一條命,但需要特別照護的柑罵,終身大概也只能由協會照養了。看到「終身」兩字,民眾或許無感,但若知道鸚鵡的壽命短者十餘年、長者可達50多年時,相信就會對牠們另眼相看,明白飼主能負起責任有多麼重要,而這也正是鳥類救援協會人員,每每談到不良飼主和不當飼養行為時,就氣忿難平的原因。 「尊重生命」可說是動物救援志工血液中的DNA,儘管救援的最終目標,是為鳥寶找到愛牠們的主人,但協會秉持寧缺勿濫的原則,面對申請領養的人,除奉上教育性宣導單張,還會把「醜話」說在前頭,讓意志不堅定的民眾知難而退。「你可以接受牠的叫聲,你的家人也可以嗎?你的左鄰右舍也不在意嗎?」由於鸚鵡的鳴叫聲不算悅耳,多隻共養時音量更是加倍,部分品種還會呱噪不停,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容易忍受。只要看到申請人有怯意或遲疑,吳峮毅就會適時送上結語:「不用領養回家,想牠們時來看看、玩玩就好!」 救援團體這種鍥而不捨、無怨無悔宣導正確領養觀念的精神,令官方也折服。 前一篇文章 最萌監考官 眾多學生為牠融化 下一篇文章 浪汪懂生存 腳發炎自己上醫院看病!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看見希望 動保義工 收容所裡愛心接力【台灣動物保護故事系列4】搜救犬歷險 推動犬貓檢疫改革【台灣動物保護故事系列3】領養代替購買 送養浪浪 官民費盡心思【台灣動物保護故事系列2】迎風狗瘋玩 期待一區一座寵物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