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預料將維持稻米出口管制措施到2024年,可能使全球米價繼續盤旋在2008年糧食危機以來的高點附近。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稻米價格較低和庫存充足因素,助攻印度在過去10年成為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國之一,近來占全球總出口比重近40%;貝南、塞內加爾等非洲國家地區,則是主要稻米進口國。
不過,印度總理莫迪將在明年大選爭取連任,他已重申加強稻米外銷管制,以抑制國內米價漲幅和保護本國消費者。
野村控股印度和不含日本亞洲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瓦爾瑪表示:「只要印度米價面臨上漲壓力,就可能維持外銷限制。選舉後米價若尚未趨穩,這些管制措施很可能延長。」
印度已對出口稻米徵收關稅並設定最低價格,並禁止出口碎米和非印度香米,國際米價在8月一度飆漲至15年新高,促使最易受米價波動影響的進口國減少購買。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10月全球米價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4%。
印度稻米出口協會總裁瑞歐表示,莫迪當局希望能確保國內稻米供應充足和壓低米價漲幅,他認為政府在明年大選結束前,都將維持稻米外銷管制。
隨著今年全球稻米庫存即將連續第3年下降,常衝擊亞洲農作物收成的聖嬰現象來襲,可能使全球米市供應更加吃緊;泰國政府已表示,乾旱天氣可能拖累2023~2024年度的水稻產量減少6%。
增添複雜度的是,印度農作物收成可能受到聖嬰現象衝擊的緊張不安,正使印度決策官員更加謹慎。
印度農業部指出,由於降雨不穩,在今年雨季播種的水稻收成,可能比去年同期減少近4%,今年6~9月雨季的累積雨量是5年來最少。
另外,根據印度食品與公共分配部的資料,新德里的稻米零售價較去年同期飆漲18%,小麥價格也大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