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線華麗轉身 變永續珠寶

 |2023.11.20
640觀看次
字級
廢棄塑膠袋 化身永續飾品 黃玉婷把廢棄塑膠袋,做成耳環、胸針、戒指等首飾。 圖/取自飾不飾獨創設計工作室臉書
二氧化碳 提煉鑽石 Aether生產的鑽石,都是用乾淨能源和二氧化碳製成。 圖/取自「aetherdiamonds」IG
USB傳輸線 變環保珠寶 「萬花工坊」讓USB傳輸線,變成美麗的永續飾品。 圖/取自萬花工坊臉書
廢棄塑膠袋 化身永續飾品 黃玉婷把廢棄塑膠袋,做成耳環、胸針、戒指等首飾。 圖/取自飾不飾獨創設計工作室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生活熟悉的USB傳輸線、塑膠袋等用品,在永續循環概念下,該怎麼再利用?有藝術家把塑膠變成裝置藝術,也有業者把寶特瓶蓋做成彩色環保碗;但你想過嗎?被丟棄的塑膠袋、電子垃圾,還能被雕琢成永續飾品,轉身成為華麗珠寶。

台灣嘉義「萬花工坊」便是一例,創辦人李亞唐回收不要的USB傳輸線,把橡膠外皮與接頭剝除後切碎,再加工製成飾品,變成美麗的永續珠寶。

李亞唐離鄉北漂近20多年,然而,她始終對手工藝情有獨鍾,因此返回家鄉嘉義創立「萬花工坊」,以金屬工藝為基礎,將廢棄電子垃圾再製成飾品;她表示,希望透過「萬花工坊」的創作,傳達環保永續的理念,並讓傳統工藝技藝得以延續。

賦予塑膠袋新生 守護家鄉

基隆的「飾不飾獨創設計工作室」則是讓塑膠袋華麗變身;基隆女孩黃玉婷把撿來的廢棄塑膠袋,做成耳環、胸針、戒指等飾品,成為獨一無二的「永續珠寶」。

她認為,當我們長期處在被汙染的環境裡,人的意識其實會被麻痺,所以她從家鄉開始,希望自己的作品,打破大家被麻痺的視覺感受及意識,再讓這樣的觀念擴散到其他地方。

街道、河邊和海邊,都是她的素材庫,黃玉婷說,「不管是透明還是不透明的塑膠袋,我們都可以拿來創作」;首先,要先徹底清潔塑膠袋,接著,剪下想要的大小,再用低熱度的烙鐵做花樣,當塑膠袋慢慢成形後,便利用金屬包框,就變成繽紛又環保的首飾。

空氣化作鑽石 實踐負排放

被《時代雜誌》選為2022最佳新創之一的「Aether」會「憑空」變出鑽石,還順便增加空氣中的氧氣。

它生產的鑽石是屬於「實驗室培育鑽石」(Lab-grown Diamond, LGD)的一種,大部分LGD鑽石是以石墨為基礎,是需要經過開採才能得到的礦物,雖然對環境的影響不像天然鑽石那麼嚴重,不過也很難做到「碳中和」,但Aether鑽石的原物料,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製作過程還會釋放氧氣,是目前全球唯一達到「負排放」的鑽石商。

創辦人萊恩.謝爾曼(Ryan Shearman)與團隊研發出憑「空」變寶石的方法,他們混合罐裝的二氧化碳和氫氣後,就能獲得甲烷(methane)和氧氣;這些氧氣會被釋放到大氣中,進一步改善環境,剩下的甲烷會和作為「種子」的方形鑽石,放入接近真空的化學反應器中。

經過「微波加熱」後,甲烷的碳和氫會分離,往下沉的碳就會依附在「種子鑽石」上,重複這個過程一個月,會發現「種子」長大了,這時候,就可以取出反應器,原本的「種子」可供下次再用,長出來的可以切割、打磨成鑽石;過程消耗的電力,都是來自太陽能發電廠,原材料則是向專門回收二氧化碳的非營利企業Climeworks收購。

此外,國際珠寶大廠也透過實際行動響應環保,像2005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責任珠寶委員會」(Responsible Jewellery Council,RJC)透過明確的規範,確保從礦場到零售的供應鏈,符合人道標準與環境永續,Cartier、Tiffany、Louis Vuitton等珠寶品牌都是RJC的成員;有的以永續林業材料包裝產品、有的訂定《公平採礦標準》,並改善礦工的生活條件,或提供教育與培訓機會、有的則將10%的收益捐給慈善機構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