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表示,iGEM團隊已邁入第7屆,由理、工、社、管四個學院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團隊未來計畫期望與癌症中心或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建立完整網絡,推動癌症研究發展。圖/中正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每10萬人約有300多人罹癌,即使結束療程後仍須持續追蹤,以免復發。為此,中正大學25位跨科系學生組成研究團隊,針對癌症術後追蹤,提供合成生物學製造CTC檢測儀器,為肺癌病患提供更便宜、方便的選擇,團隊並於本月赴法國巴黎參與「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以此研究主題拿下金牌殊榮,讓台灣研究成果揚名海外。
目前全球癌症已上升至1930萬新病例,在過去癌症診斷後5年內存活的總人數估計為5060萬人。國人疾病死亡率排名第一,約8成6集中於55歲以上高齡族群。
由於癌症是不停演變的疾病,在治療告一段落後,仍需要定期的追蹤檢查、監控癌症病程的進展,透過循環腫瘤細胞(CTC)血液檢測,追蹤癌症是否復發或有轉移風險。
iGEM團隊隊長吳庭瑄說,造成癌症高死亡率的原因是癌症轉移,而目前提供追蹤癌症復發的技術多樣,卻多少有些不足地方,像是癌友可能檢查都得配合大醫院預約、排診,因此也決定研究合成生物學製造CTC檢測儀器,提供病人更為方便的選擇。
吳庭瑄表示,目前一般醫療使用的CTC檢測儀器為抗體檢測,而抗體需低溫保存,檢測費用也較高。而中正大學團隊目前開發的儀器採用DNA奈米結構,可保存在常溫下,價格也相對於抗體便宜許多。
中正大學表示,iGEM團隊已邁入第7屆,由理、工、社、管四個學院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團隊未來計畫期望與癌症中心或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建立完整網絡,推動癌症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