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兒童權利報告顯示,我國企業在兒童權利議題上,表現仍有改善空間,包括兒童保護政策、企業供應商承諾尊重兒童權利,以及青少年工作者的重視與保障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好鄰居協會及銘傳大學金融科技應用學士/碩士學位學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共同於17日舉辦「2023兒童友善企業論壇」,並公布依據台灣上市公司社會企業責任報告書(CSR 報告)的兒童權利調查完成之「台灣兒童友善企業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我國企業在家庭友善職場政策上有較多措施與規畫以協助父母與照顧者安心育兒,然而在兒童權利議題上,表現仍有改善空間,尤其在兒童保護政策、企業供應商承諾尊重兒童權利,以及青少年工作者的重視與保障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與強化。
台灣好鄰居協會理事長黃育賢表示,「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兒童是國家重要的資產,2014年台灣立法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展現我國對兒童權利的重視。企業為現代工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在兒童成長中有顯著的影響。然而,有關企業在守護兒童權利時可以扮演的角色,國內相關的研究及論述相對缺乏,需要各界更多的關注。
兒童友善企業的定義,是一個將兒童視為重要利害關係人、尊重與支持對兒童權利負有責任、也願意遵循聯合國《兒童權利與商業原則》,並將兒童權利融入企業的核心經營策略下,強化永續經營的企業。在生育率全球最低的台灣,企業有責任提供員工安心生育、養育子女的友善政策,並思考其產品對兒少的影響。
台灣好鄰居協會,今(17)日舉辦兒童友善企業論壇,公布我國企業的兒童權利調查報告。圖/台灣好鄰居協會提供
此份報告取自2020年台灣上市公司提供之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有效樣本為334份。在334份報告中「兒童權利」僅被提及5次,且只有天仁茶業在其人權政策中,明確表示關注兒童權利,其他企業仍有加強的空間。
再以334家分析之企業產業別來看,刪除企業樣本數小於10的產業,在兒童權利議題上表現較佳的前三類為:金融保險、電子零件、電腦周邊業;而相對有較多改善空間的產業則為:營造建材、觀光業與鋼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