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會透過直接、間接途徑影響身心健康,包括血壓升高或是影響睡眠。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忙碌的現代人都有生活、工作上的壓力,壓力會透過直接、間接途徑影響身心健康,包括血壓升高或是睡眠受到影響等。高雄醫學大學中和紀念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品樺鼓勵民眾要認識自己的生活狀態,調適壓力才能維持身心平衡。
陳品樺今(11/14)日指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每個人的抗壓性不同,如果民眾沒有適時的調適壓力,恐衝擊身體健康。
她說,臨床上不少民眾就醫諮詢都因來自於家庭或工作、人際關係的處理等問題,導致緊張、睡眠時間改變等,甚至有人只要瞌眼就有煩惱不完的事。壓力透過「直接途徑」造成身體生理改變;壓力會使腎上腺皮質醇,即壓力賀爾蒙增加,進而造成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也會降低免疫細胞的活性。
而「間接途徑」也會影響飲食或睡眠、無暇留意身心狀況而延誤就醫等,嚴重還會增加意外風險等。
所謂的「壓力」,她舉例,當自己理想的狀況和現實有差距,壓力就會產生了,例如有人考試目標設定90分卻只考75分,又有人想跟伴侶好好溝通卻反被誤解等,都會形成一種生理上的壓力。
陳品樺指出,「身心資源就像是一個水庫,當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壓力,就需要洩洪。」如何調適壓力以維持身心平衡?她提醒,先認識自己的生活現狀,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調整壓力、提升因應的彈性以保健身心健康。
她表示,大家通常認為壓力來自具體的生活事件,像是結婚或換工作等;但有趣的是,「無事發生」也常成為被疏忽的壓力源,例如,有人具有潛力卻沒有舞台可以發揮、生命沒有按照劇本走,或因生活平順感到空虛等。
圖/Unsplash
她鼓勵民眾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壓力做適當的調整,先擬定計畫、採取行動等方式,消除生活壓力,建議嘗試家電維修、重新排定工作進度、調整社交方式,面對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用幽默感、轉移注意力、尋找件事的新觀點等方式,以抒解壓力。
心理師也鼓勵民眾培養興趣,增加人際交流、容納不同觀點,以提升身心水庫資源,必要時可以向信任的人訴說困境或諮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