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泉湧」台灣交趾陶兩大派系鬥藝特展作品。圖∕嘉義市文化局提供
圖∕嘉義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交趾陶是嘉義最具特色的雕塑藝術,日本人甚至稱為「嘉義燒」,為了讓民眾了解潮州、泉州二派交趾陶經典作品,嘉義市文化局即日起在市立博物館舉辦「潮起泉湧-台灣交趾陶兩大派系鬥藝特展」,展出清末民初的交趾陶精選作品。
嘉義市文化局指出,交趾陶是一種低溫釉陶,是日本人對閩、粵及台灣寺廟屋脊上低溫彩釉陶的稱呼,稱為「交趾燒」。1900年,日人將出身嘉義的交趾陶藝師葉王作品,送到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被評為「台灣絕技」。
文化局表示,交趾陶技術最初來自廣東潮州、福建泉州,因此流派主要也分為潮州派、泉州派兩大系統。潮州派以葉王的「寶石釉」為代表,屬熟料,注重雕塑及形塑;泉州派以柯訓、洪坤福的「水彩釉」為代表,屬生料,以細緻的捏麵手法及貼飾、貼花為主要特色。
台灣交趾陶約在1895至1920年間達到發展的高峰,這個時期台灣寺廟建築大量翻新及精緻化,因此造成交趾陶運用在寺廟藝術的普及,影響台灣寺廟裝飾建築甚深。
文化局指出,這次展覽由祥太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王福源提供20件潮洲派葉王與泉州派柯訓等交趾陶藝師的作品,呈現交趾陶集塑造、繪畫、彩釉、燒陶、歷史、文學、詩詞、戲劇等多元之美,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5月5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