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環境部合作於鹿林山背景測站成立「亞太AERONET檢校訓練中心,簡稱APAC」。圖/吳亭頤拍攝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肯定台灣監測水準,今日與環境部合作於鹿林山背景測站成立「亞太AERONET檢校訓練中心,簡稱APAC」,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個,將有助於推動與東南亞各國在環境監測及遙測技術上之交流,提升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品質,並對氣候變遷研究做出具體貢獻。
「氣膠」是空氣中大小不一的懸浮微粒,不僅關乎空氣品質,也影響全球氣候;環境部說明,鹿林山測站的太陽光度計可監測大氣氣膠光學厚度,目前已加入NASA的氣膠輻射監測網「AERONET 」,提供全球衛星觀測比對驗證。
而AERONET 採用先進的地面遙測技術,全球廣布一千多個測點,累計長達三十多年的空氣品質資料庫,也常用來評估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變化的重要數據,為國際上相當廣泛應用的資料之一;亞洲各國太陽光度計設備每年都需要送回美國NASA進行校正。
AERONET的校正工作仰賴一個高山乾淨大氣背景的戶外校正平台,目前全球只有夏威夷背景站(Mauna Loa)和西班牙伊薩尼亞背景站(Izana)受認證;環境部監測資訊司科長游智淵提到,近年NASA發現鹿林山背景測站所測之數據與其差異不大,因而決定設立全球第三個校正平台,藉此降低儀器運送過程的碳排放和運費。
游智淵表示,環境部鹿林山大氣背景站位於海拔2892公尺,所在地得天獨厚,不僅要有高度,還有不能被樹木擋住等相關先決條件,因此能成為APAC;環境部鹿林山背景測站每年需花700萬預算維護,但不僅只有太陽光度計,還有其他十幾種不同數據,環境部希望未來至少能爭取到1000萬預算。
環境部部長薛富盛指出,未來亞太國家的AERONET檢校工作,將交由環境部所成立的APAC負責,同時協助東南亞各國在資料及分析上技術精進,而AERONET產出的資料可直接或間接應用於全球空氣品質與氣候變遇的研究,對全球環境具重大貢獻。
環境部鹿林山背景站AERONET校正平台。圖/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