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成糖尿病友減壽死於這疾病 用藥兩迷思恐是主因

 |2023.10.31
412觀看次
字級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及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將於11月5日世界糖尿病日舉辦「2023世界糖尿病日-胰島素跨世紀102年活動:第二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激勵糖友與家屬們正向面對疾病,倡導正確照護觀念。圖/沈能元

【本報台北訊】台灣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預估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30多萬人,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超過肺癌。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指出,糖尿病無法治癒,但不可怕,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與常人無異,但國人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對用藥充滿迷思。

李洮俊說,台灣各類藥物都有,但不少病友對藥物存在錯誤觀念,如「西藥長期服用會傷腎」;另對糖尿病治療藥物—胰島素,在部分患者眼中,甚至被類比成「嗎啡」,擔心打了無法脫離,因此施打情況不理想。希望透過頒獎表揚模範病友與照顧者,由真實案例分享,激勵糖友與家屬們正向面對疾病,倡導正確照護觀念。

李洮俊說,糖尿病友減壽主因來自併發症,糖友因血糖、血脂、血壓控制不佳,造成大小血管病變,逾5成病友最終死於中風、心肌梗塞等大血管病變相關併發症。每年也有許多糖尿病患,因腎病變進入透析治療,也是台灣透析盛行率居高不下的主因。

研究指出,若60歲時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一旦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壽命平均會少活12年。若30歲就發現罹病,一旦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更是高達15年。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及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將於11月5日世界糖尿病日舉辦「2023世界糖尿病日-胰島素跨世紀102年活動:第二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本屆長壽獎得主之一、今年92歲的屏東縣內埔國小前校長劉祿德,確診糖尿病已34年,施打胰島素逾13年。

「罹患糖尿病只是調整健康生活的一個起始。」劉祿德說,確診糖尿病後,不僅沒有帶來負面影響,反而讓他正視自己的健康。劉祿德慶幸罹患糖尿病,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珍惜與家人的感情,而「這難道不是長壽的秘訣?」他卸下校長一職後,仍持續著作、進修;年近80時,報考文創研究所,不到3年時間,便以82歲高齡,從當時任職屏東教育大學校長的兒子手中接下碩士證書。

本屆傑出成就獎得主之一、音樂家張筑婷,自國小三年級時確診第一型糖尿病,每天三餐飯後加上睡前,一共要打4次胰島素,就這樣一打就打了30年。張筑婷說,糖尿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期許自己「血糖控制能更加精進,才能讓未來的生命更加健康而精彩」。

徐鳳吟是13歲第一型糖尿病女孩「予安」的媽媽。11年前農曆年初二予安發病送急診,血糖超過300mg/dL,出現酮酸中毒,有大腦休克風險,在加護病房與普通病房待了7天才好轉返家。

期間,徐鳳吟心疼愛女身上插滿醫療管子,想喝母奶卻餵不到,痛哭了3天,警覺「還有很多事要學」,因此毅然決然拾起傷心的情緒,投入一連串糖尿病衛教知識的學習中,並且掌握了美食來者不拒、但需懂得計算醣類與營養的「健康飲食秘訣」,陪伴予快樂成長。她想對糖尿病說:「雖然我不歡迎你,但我謝謝你,教會我這些年的這些事。」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說,研究發現,糖友若糖化血色素、血壓、血脂能控制達標,沒有蛋白尿、不抽菸,不僅整體死亡率與非糖尿病患相去不遠,發生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機率甚至比非糖友更低。病友受到良好照護,不只是壽命、生活品質也可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