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性別平等觀 南華大學辦研討會

江俊亮 |2023.10.28
108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南華大學「宗教性別平等觀」研討會,28日在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行。圖∕記者江俊亮
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中)頒贈感謝狀給發表人。圖∕記者江俊亮
南華大學「宗教性別平等觀」研討會28日登場。圖∕記者江俊亮
玄奘大學教授昭慧法師專題演講「性別正義的保護法觀點」。圖∕記者江俊亮
黃鈺婷表演東印度古典Odissi舞蹈「吉祥緣起」為大會揭開序幕。圖∕記者江俊亮
研討會設置茶席交流分享。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光山南華大學28日舉辦「宗教性別平等觀」研討會,多位學者專家與華人信仰圈宗教團體主事者共聚一堂,討論「宗教文本、典範人物、信仰永續」等主題,期望實踐聯合國SDG5性別平權目標,消除性別歧視,並促進婦女與女童權利。

這場研討會是由內政部指導,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辦,台灣宗教學會、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等單位協辦,會中邀請玄奘大學教授昭慧法師專題演講「性別正義的保護法觀點」。

主辦單位引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話:「世界所以不能和平,是因為不能平等」,「平等」才是佛法真正的中心,釋迦牟尼佛所以要出家修道,解決人間的問題,就是因為社會階級制度的不平等,期望「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

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致詞指出,性別平等是千古以來的課題,以佛教的觀點來說,身為男性或女性,是「因緣」所生,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存在著複雜且多樣化的性別問題,希望透過研討會理出尊重與包容,確保性別平等的願景。

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表示,對於「佛教與性別」議題,他是一個門外漢,但心中不免有些困惑,例如佛教視眾生平等,人人都可成佛,卻又說「女身五障」、「女身垢穢,非是法器」。在龍女成佛的故事中,有「女子轉男子,再成佛」的記載,這是世間幻覺或集體意識?若是世間眾生的幻覺,什麼樣的世間才會消失?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指出,這次研討會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界與教界的溝通、合作、意見交流,分別從「經典、教義與性別觀點」、「宗教文化與信仰永續」、「宗教典範人物的性別主張」等3大面向展開,共發表討論印度性別議題、經典文本、跨宗教文化、典範人物、漢傳比丘尼在緬甸、台灣比丘尼對日本佛教的影響等17篇論文。

昭慧法師在「性別正義的保護法觀點」專題演講中指出,佛教性別秩序的罪魁禍首,應是源自貶抑比丘尼的「八敬法」。在「八敬法」中有「百歲尼要禮初受戒比丘」等8條男尊女卑法,它扭曲了佛門健康的兩性關係,讓許多比丘尼自覺「矮了比丘一截」,而萌生了極大的自卑感。

昭慧法師指出,「八敬法」的性別歧視,讓出家二眾都成了修道上的「輸家」,而推行「人間佛教」的佛光山,在星雲大師開明的領導下,僧團制度明顯保障兩性平等,將「八敬法」束之高閣,且星雲大師強調,「沒有比丘尼,就沒有佛光山」,這正是踐履佛陀「平等」理念的性別正義。

研討會由台北藝術大學博士生黃鈺婷以東印度古典Odissi舞蹈「吉祥緣起」揭開序幕,會場並設有茶席、華蓋法燈藝術家-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會長嚴湘容的「華蓋善願,法隨法行」華蓋展等宗教藝術文化饗宴。

論壇主持人分別為: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南華大學宗教所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姚玉霜、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呂凱文、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教授鄭志明、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林美容,以及多位學者教授、博士生及各宗教界主事者共168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