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增列14種為保育類 未登記飼養、買賣最高罰5萬

吳亭頤 |2023.10.25
269觀看次
字級
圖為溪流細鯽。圖/林業保育署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農業部24日公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鯉科溪流細鯽、陳氏鰍鮀、中間鰍鮀,及鰕虎科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及韌鰕虎屬8種,共計14種淡水魚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使我國保育類淡水魚數量從17種增加至31種。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醒,民眾如於公告日前已飼養本次增列之淡水魚,務必於112年12月31日前向飼養所在地縣、市政府登記備查,並不得再私自繁殖及買賣。

林業保育署說明,台灣東側太平洋沿岸有許多河川與獨流水系,是鰕虎魚重要棲地,卻因不當河川治理工程阻礙魚類洄游,及遭受採捕壓力等因素,導致族群量日漸稀少;由於鰕虎魚難以人工繁殖,致水族產業必須靠捕撈野生族群以供應需求,故應藉由強化保護力道,才能使族群止跌回穩。

林業保育署表示,本次公告之保育類物種中以鰕虎科11種最多,也是首次由2位民間淡水魚愛好者提案,從110年起歷經3次專家會議審查,再由農業部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估分類後列入。

原提案建議將15種、1屬(韌鰕虎屬,全球約22種)共37種淡水魚列入保育,但專家評估符合提升保育等級並經公告者有14種,其中溪流細鯽為台灣特有種,目前侷限分布南投某溪流部分河段,且成魚僅100至200尾,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同為台灣特有並分布中部烏溪、濁水溪之陳氏鰍鮀列為「珍貴稀有」,而列為「其他應予保育」者則包括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台灣原生之韌鰕虎屬魚種6種,及2種韌鰕虎國際物種。

林業保育署強調,透過逐年檢討的機制,受威脅之野生動物會評估列入保育類,而族群量已穩定之保育類也將評估調整回一般類野生動物;如民眾已飼養、持有本次公告修正增列之14種保育類淡水魚,應自公告日起至112年12月31日期限內,向飼養所在地之縣、市政府登記備查,才能繼續合法飼養,但不能於公共場所陳列展示。

民眾及各大水族館或網路賣家注意,非經許可不得私自繁殖及買賣。如經查獲未登記之持有者,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規定,裁罰最高5萬元並沒入未登記個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