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多點肯定,少點紛爭

文/李胤霆 |2023.10.23
414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朋友的小孩將滿周歲,自決定舉辦周歲派對後,好友設立群組,夫妻倆總興高采烈與我們分享、討論活動的細節。

一天,我瞥見群組不斷顯示有新訊息傳入,讀取發現,這對夫妻為孩子派對的穿著起了不小的爭執。

原來,爺爺幫孫子添購了整套的小西裝,希望孫兒穿著出席生日宴。小孩的爸爸認為,兒子穿上這套新衣,既能帥氣登場又能討爺爺歡心,何樂而不為?可是小孩的媽媽覺得,一歲的小娃穿正式西服,過於老氣失去童稚感,不想孩子穿這套衣服現身。

新服裝到底是倜儻風流還是莊重老成?夫婦倆激烈交鋒,害得初見新衣照片誇獎了幾句的友人們,開始噤若寒蟬,唯恐捲入這場審美風暴。

這對同一套衣物有極端評價的情形,彷若元稹和黃巢對菊花的迥然感受。兩位詩人都曾以菊花賦詩,元稹眼中的菊花,閑適堅韌;黃巢所見的菊花,則肅殺磅礴,兩者有明顯差異。

元稹幼年喪父,在母親的細心教導下,小小年紀嶄露才華,於親友間頗有名氣,而且十五歲便明經及第;不過,取得功名沒有立刻獲得官職,在京內閒居數年。

賦閒時刻,元稹仍舊勤奮閱讀、學習並大量作詩,未滿二十歲即藉詠菊一方面記錄當下生活,一方面表述心志:「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首〈菊花〉詩,明面未使用溢美詞彙讚賞菊花的美麗,卻以情不自禁賞菊到日漸西斜,證明菊花的雋永耐看,也強調菊花不畏嚴寒,是百花中最後凋謝的,實屬可喜。

元稹把種滿菊花的住所,以「似陶家」來形容,巧妙與愛菊的隱逸名士陶淵明相連,暗示對處境的超凡淡泊;也從菊花的後凋,指出對理想的堅持。於元稹而言,菊花象徵著低調與高潔。

至於黃巢,親歷朝政腐敗,參加科舉意圖有所作為,結果屢試不中。因此,最後一次名落孫山,寫出〈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直言秋日一到,菊花盛放也是其他花朵枯萎的時刻,當菊花的香氣沖天穿透城鎮,整座長安城終將布滿一片金黃。

黃巢整首詩描繪菊花滿開的盛景,也宣示在重陽之前,他必揭竿起義,且定會帶領身著明黃軍服的義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占長安。在黃巢心裡,菊花映現的,是唯我獨尊的豪放雄邁跟高傲不屈。

元稹和黃巢同樣賞菊,然因所受的教育、經歷遭遇、身處環境皆不相同,於是對菊花氣質見解各異。兩人的歌詠正好提供不同的賞析角度,都值一讀。

而我反覆盯著小西服照片,思索好友夫婦的不同考量,鼓起勇氣在風暴中建議:「再挑一套可愛的新衣服,上下半場換穿不同款式,這樣就又帥又可愛,也不會辜負親友心意啦!」

平日,不論是審美觀的差異或對事務的判斷,我們易拘囿於各自的立場與感受,忘記物品或事務本身,原無美醜、對錯、優劣之分,各執一詞的結果往往失了和氣,重傷彼此。倘能先肯定對方想法,學習多面向思索,再進行協調溝通,興許世間能減去許多紛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