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隆
疫情之後,國門大開,許多老外也將台灣設為旅遊的選項之一。逛夜市是許多外國人來台旅遊的清單,然而有一些夜市裡的小吃,卻是他們不敢恭維的。例如台灣夜市裡炸得金黃酥脆的臭豆腐,就是老外眼中很難接受的食物。
既然名為臭豆腐,必然是以「臭」聞名,但台灣的臭豆腐跟湖南的作法不大一樣。長沙臭豆腐是將豆腐放在通風的地方,抹上鹽,點上黴菌,在無陽光直晒的通風房間裡置放兩至三天。之後豆腐會長出一寸長的白毛,做出來的臭豆腐是黑的,吃來也比較乾,需要用醬料來提味。
而台灣臭豆腐的製作關鍵,在發酵的滷水而不在豆腐,用的是比較不會碎的板豆腐,放入保鮮盒中,倒入約五百毫升的滷水,蓋上蓋子冷藏至少一天。取出擦乾後入鍋,油炸成金黃色,搭配上爽口的台式泡菜就是一道美味。
因為油炸臭豆腐的味道太濃,一九六○年代曾有過炸臭豆腐是否需要依照《違警罰法》處置的討論。所幸內政部警政司函示:「油炸臭豆腐干的氣味,雖然不佳,對於人類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妨害,不必依違警罪則,予以取締。」這才使得街邊的臭豆腐香,持續飄揚。
在夜市裡能見到的臭食物,還有皮蛋,無論是涼拌或是油炸,都能是一道以臭聞名的美食。但皮蛋入口時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加上黏呼呼的口感,對許多老外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食物。
市面上的皮蛋大多以鴨蛋為原料,其製作原理是透過鹼性塗料或溶液的包覆,使蛋黃及蛋白凝固製作而成,並非傳言中使用馬尿浸泡而成。塗敷法是用生石灰、草木灰等鹼性物質調成泥狀,均勻塗抹於蛋的表面;浸漬法則是將氫氧化鈉等物質製成溶液,再將蛋放入浸泡;混合法則是先使用浸漬法後,再使用塗敷法製成,為了酸鹼平衡,有時會添加氧化鉛、硫酸銅等物質緩衝酸鹼值。
另外,皮蛋若帶鉛,吃多了容易中毒。一九七八年,台大教授林慶文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廖貴燈,合作研發無鉛皮蛋:蛋殼表面雪白,無任何黑點,蛋白呈金黃色透明,柔韌有彈性,無刺鼻惡臭,但保有皮蛋芳香,名為「台大金皮蛋」,是為皮蛋製作的一大創新。
台灣有出了名的臭食物,海外也有。東南亞的水果之王榴槤,就是以臭聞名,即使在產地泰國,也是不能帶進旅館房間吃的;歐洲的藍紋起司、羊奶起司長滿黴菌,還有一股臭襪子的酸爽味,都是遠超過上述台灣臭食物的存在。然而,對於身處異國他鄉,沒能嘗到家鄉美味的遊子來說,這些臭得很香的食物,不僅是味蕾上的記憶,也是對於家鄉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