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淺談抓周習俗

文/吳宏信 |2023.10.11
501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嬰兒滿周歲時,台語俗稱「度晬」,這是出生後第一次過生日,依照禮俗舉行「抓周」儀式,過程十分有趣,也是華人特有的習俗。

抓周又稱「試兒」、「試晬」、「拈周」、「試周」、「拿周」、「周晬」。相傳南北朝時代就已流行,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就曾記錄這一項習俗。

依照風俗,孩子周歲時要理髮梳洗,穿戴虎衣、褲、鞋,以避邪保平安。接著誦念祝賀禱詞,備妥蔬果牲禮和紅龜祭祖,父母送上紅龜粿、大蘋果、米芳、蔥、芹菜與大蒜給寶寶;外婆則是送頭尾禮和紅龜祝賀,並在衣物繡上「卍」字,都有其特殊涵義。各種用品皆為六的倍數,取其吉祥之意。

抓周前有些禁忌,如太陽西下不洗澡、不親睡覺的寶寶、不拿尺打孩子、不吃茄子。然後將各式工具、珠寶、兵器、算盤、針線、樂器或工具等,放置在寶寶面前,任其隨意抓取,以先抓到或拿最久的,猜測喜好和未來的成就,預卜孩子未來所從事的行業,據說十分靈驗。

《紅樓夢》中,賈寶玉抓周時抓取了脂粉和釵環,父親賈政因此罵他將來必是酒色之徒;果不其然,賈寶玉長大後喜歡與女孩子廝混。宋朝大將曹彬,抓周時抓到了兵器和官印,後來以武功掛印,先後擔任節度使、檢校太師、樞密使、魯國公等職,亦可為例證。

唐宋時期,「抓周」成為漢民族一個重要的儀式。北宋《東京夢華錄》及南宋《夢梁錄》均有記載,方式與過程差不多,但物品更為豐富,包括佛道經卷等。直至明清,仍在民間傳承著。

另外傳說清朝的雍正身為四皇子,抓周時拿起了一隻毛筆。康熙命眾臣備上紙墨,雍正胡亂畫了一個仿似皇帝批奏摺時所用的「敕」字,康熙看了震驚又不滿,因為雍正並非欽點的接班人;卻沒想到,雍正後來果然繼承了皇位。當然此說流傳於鄉野,應是後人強加附會,但也讓此習俗添加了更多趣味與想像。

抓周習俗流傳近千年之久,有其民俗上的意義,除了凝聚家庭向心力,也承載了父母對兒女的殷切期望。隨著時代進步,家庭結構改變,年輕人思想新潮,寶寶周歲多是上飯店餐敘,賓客以紅包當禮物,傳統儀式逐漸被淡忘或簡單化,想來殊為可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