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福樓拜,以他精心創作的《包法利夫人》,展現出一種力道與強度恰到好處的敘事節奏,不僅在古典主義的完美情愛,與小人物意識流的現代狂想之間,取得高度平衡,同時呈現出作家本身對人世的嘲諷與悲憫。
作家深諳女主人公每一段人生進程的心理微妙變化,而且透視了情慾風波中的虛假本質。尤其書中的第二部,當艾瑪與情人雷昂的的戀情持續升溫之際,雷昂突然去了巴黎,而魯道夫的出現,便適時填補了艾瑪內心的巨大感情空缺,於是文本合理的解釋了艾瑪對魯道夫飛蛾撲火般的激情。
艾瑪與魯道夫墜入慾海的地點,既非溫馨的小木屋,也不是他們經常散步的樹林與花園,卻是在鎮公所二樓的會議室。當天樓下的農業展覽會場上,參事們持續唱名頒獎,有肥料獎、綿羊獎、種豬獎……,其間穿插著魯道夫的情話綿綿:「有一百次,我想離開妳,最後卻只能跟著妳。」至於艾瑪,雖在魯道夫的眼中看到了金色的光輝,卻隨著朦朧的意識回到了雷昂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