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智慧】父親的幽默陶冶,受用一生

文/黃越綏 |2023.10.08
468觀看次
字級
父親90歲大壽。不論年紀,他老人家總是充滿智慧,幽默看人生。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我在外地住宿,同學們經常都會收到好幾頁沉甸甸的家書,但我收到的永遠都是明信片一張。(示意圖)圖/Pexels
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文/黃越綏

他教會我們,要用幽默的角度去看事情;他說,幽默不是鄉愿的妥協,更不是尖酸刻薄的批判。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遇到的一些糗事,不論是令人啼笑皆非還是欲哭無淚的,對我個人而言,或多或少都帶有些黑色幽默的成分在,既是人生歷練中難得的素材,更能提供自我省思的機會,且往往終生受用。

父親是屬於悲慘世界中悲劇的英雄人物,而他的幽默感,對於我的人格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力。他教會我們,要用幽默的角度去看事情;他說,幽默不是鄉愿的妥協,更不是尖酸刻薄的批判。他認為用幽默的態度來自嘲或諷刺人世間的生活百態,是需要有智慧的想像力,不但要比阿Q的逆來順受更有尊嚴,而且要比修行的人更有創造力。

父親話不多,用字遣詞更是簡單扼要。他最常對我們耳提面命的就是「言多必失」。念大學時,我在外地住宿,同學們經常都會收到好幾頁沉甸甸的家書,但我收到的永遠都是明信片一張。我也曾嘗試著用「山不過來我過去」的策略,企圖給父母寫幾封文情並茂的長信,希望影響或感化他們與我禮尚往來。

由於母親從來不親自回信,都是由父親全權代勞,偏偏父親又是個既不囉嗦又十分節省的人,他認為親情之所以可貴,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盡在不言中」,家書既然非官方正式公函,又何須浪費紙張。對他而言,顯然一張明信片就可搞定的事,沒必要矯情地把信寫好後,又得買信封再貼上郵票寄出。如今回想起來,還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的行事風格,簡直就是現在的LINE了。

記得有一回,透過長途電話得悉母親重感冒且病得滿嚴重的,於是不放心地寫信回去關心。結果一個星期後才收到父親寄來的明信片。想像中,此次的明信片至少內容應該會含括些與母親病情、診斷、治療和成效等相關的描述才是!豈料,收到父親的回信,卻全文如下:「母癒勿念,保重!」扣除逗號仍是六字箴言。

用幽默化解調侃

但也因為如此,害得我在宿舍裡,我的家書竟然變成了眾人的通書。由於父親的來信字數總是掌控在二到十五個字之間,因此宿舍裡的好友們,還曾拿來揶揄、打賭。甚至,還有同學認為父親太酷了而效法之,也嘗試用明信片寄給她的父母,上面寫著:「女十分拮据,請快接濟!」結果,除了被其雙親痛斥一番外,還認為太沒有誠意,於是也回了封明信片,上面寫道:「請向政府單位或慈善機構求援。」

記得有一次,四弟返鄉探親,看到曾經被譽為政壇老將的父親,退休後竟變成了家庭主夫和老宅男,不再過問國家、社會大事,反倒忙進忙出,只為了煮中飯。他看不過去,於是趁父親出去買菜時,在牆上的白板寫下「自閉症」,來揶揄父親。

不一會兒,父親從外面返回家中,看見白板上斗大的三個字,他一點也不介意,笑笑地拿起筆,只把「自閉症」中的「閉」字,抹去其門中的「才」字,而改成「市」字,就變成了「自鬧症」。然後跟四弟說:「這就是你的症狀。」一向辯才無礙的四弟看完哈哈大笑直說:「到底薑是老的辣。」

(摘自《黃越綏的意外人生:與壓力共存的人生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黃越綏

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是專業兩性與家庭諮商師。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其子女的「麻二甲之家」,讓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擁有重生的力量。著有《高齡快樂學》、《黃越綏的解憂攻略》等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