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當今印度,從組建政黨、宣傳到投票各種政治活動,都有「種姓制度」的影子,可以說現代印度政治是一種「種姓化」的政治,許多政黨甚至完全以種姓為基礎,政黨間的鬥爭往往也就成為種姓間的鬥爭,只不過換了一件外衣而已。九○年代一度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就在高種姓之間享有廣大的支持度。
從政治忠誠面而論,種姓確實是最主要的票源。正如當地俗話所說:「在印度,你不是投選票而是投種姓。」很多選民只因為屬於同一種姓,而非政見一致,就支持某個政黨或候選人。無論對手政見再怎麼吸引人,選民也未必理採。
種姓化政治的特點,就是不斷分裂的政黨宗派。由於種姓社會常常「只認種姓不講溝通」,不同種姓的人會組建政黨只是為了政治利益,在達到某個目標後,這些政黨往往會因為沒有凝聚力而分裂。
印度政黨的歷史,也因此可說是一部「分裂的歷史」,國大黨分裂過三次,印度共產黨也分裂過兩三次,而印度社會黨更是有至少六七次分裂。
也因此政黨全由種姓支配,一旦透過政黨鬥爭的合法途徑無法解決,種姓矛盾就演變成街頭政治,這也成為印度未來發展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