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頸椎或脖子痠痛等問題,嚴重恐會導致手腳痠痛,甚至不良於行。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韌帶也可能變骨頭!一名中年男性脖子痠痛、雙手發麻年餘,月前雙腳麻木無力到走路不穩,經就醫發現是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後縱韌帶已骨化到如骨頭般堅硬,還壓迫到脊髓神經,醫師提醒如果有脖頸痠痛等情形千萬不要大意,嚴重恐會癱瘓。
中正脊椎骨科脊椎院長高振興今天指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常發生於頸椎,也可能發生於胸椎。後縱韌帶位於人體脊椎椎體的後緣,當韌帶因異常骨化性病變而導致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與神經管,嚴重者甚至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高振興舉例這名年約60歲的男性,在一年多前就手麻無力,經復健效果不佳,2個月前雙腳麻痺無力,經醫院接受磁振造影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罹患「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高振興說,患者從嘉義到高雄接受治療,其6、7節頸椎處的後縱韌帶骨化並壓迫到脊髓神經導致肢體緊繃、無力,所幸僅短節段,從頸部前位手術把壓在神經的骨化韌帶切除,術後患者肢體緊繃、無力均明顯改善。
圖/記者王淑芬
醫生指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有「東亞隱形殺手」之稱,是日本醫師發現的頸椎疾病,致病原因尚無定論,可能與個人體質有關,而且是東方人常見的病症。日本人發生率最高約4.3%,台灣人盛行率到2%至3%間,患者多沒有症狀,直到肢體無力就醫才被發現。
高振興強調,後縱韌帶骨化症若壓迫到脊髓神經,就必須手術治療,骨化節數多的病患,大多採後位頸椎減壓手術,如果是骨化短節數的病人,可考慮從頸前位把壓迫神經的骨化韌帶切除固定或做人工椎間盤,但這類手術難度較高,但也因節數短、預後情形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