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馬總統屬意由王建煊和沈富雄出任監察院正、副院長,儘管他們都否認曾被徵詢,但個人認為,「王沈配」是重振監察院聲望的適當人選。
王沈王建煊曾獲選亞洲最佳財政部長,還將台北縣長選舉補助款捐做慈善用途,退出政壇後,長期在大陸協助重建希望小學,並發起「撿回珍珠」計畫,在大陸各地協助家境清寒的中輟生;而沈富雄曾擔任多屆的立法委員,問政頗獲好評。兩人符合馬總統「才德兼備,德優於才」的用人標準。
而且,王沈兩人也符合監察院「鐵面無私」的特質。監察院職司彈劾或糾舉文武百官,既要打蒼蠅,更要打老虎,「小鋼砲」王建←和「孤鳥」沈富雄都有剛正不阿、六親不認的特質。
監察院能否發揮作用,是政風清廉與否的關鍵,監察院已「蟄伏」三年多,但民眾的陳情案累積兩萬多件,顯見民眾對監察院仍有期待,如能把適當的人擺在適當的位置,相信未來的監察院就能符合人民的期待。
荊郅(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報載馬總統有意提名素有「聖人」美譽的前財政部長王建煊出掌監察院,筆者樂見其成。
憲法規定,監察院必須超脫黨派、獨立且公正地行使彈劾、糾舉、糾正及審計職權,因此,監察院長非能有妥協性格、黨政色彩濃厚、協調性佳的「民代」身段,反而要有嫉惡如仇、六親不認的鐵面無私。
而從王建煊在擔任財政部長時的作為,可看有剛正不阿、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的「硬漢」風骨,的確是監察院長的適當人選。
此外,監察院開天窗至今三年多了,其間引發社會關切的案件不計其數,而民眾陳情案件更多達兩萬多件,都必須由「才德兼備、德優於才」的新監委調查,並積極、忠實扮演「防腐劑」角色,讓貪腐、違法失職的公職人員無所遁形。
因此,筆者希望馬總統能提名的監委人員,不要淪為政治、政黨酬庸的疏洪道,如此,才能讓台灣的政治再現清明。
羅士禹(北縣土城/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