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9】象橘 文/許貞慧 |2023.09.24 語音朗讀 30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象橘成株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區種植象橘在玄奘大師區。圖/蔡清華象橘──莖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象橘──果 圖/網路象橘──葉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 文/許貞慧《大唐西域記》:「風壤既別,地利亦殊,花草果木,雜種異名。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劫比他果……凡厥此類難以備載,見珍人世者,略舉言焉。」其中「劫比他果」指的就是象橘,亦稱迦毘陀、迦卑他、劫比陀、柯必他等;原產地為印度、斯里蘭卡,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區則種植在玄奘大師區。象橘俗稱「木蘋果」,亦稱三葉木桔,或暹羅無花果;為芸香科植物種,屬喬木,高可達20公尺,小莖多刺,樹皮灰白色,斜向上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全緣,葉軸有翼,單性花,雌雄同株呈黃綠色,圓錐花序,果圓球形,大小如橙子,果皮硬殼質;種子甚多,有棉質毛,可作嫁接柑橘屬植物的砧木。象橘因葉、根及莖皮含香豆素,亦稱黃香楝、硬皮橘及孟加拉蘋果。 為何名為象橘?原來它外表粗糙又硬如象皮一樣,不怎麼討喜,卻有著藥用的功效,果期於10月,果實為漿果,近似球形,徑5~9公分,成熟時呈灰褐色。象橘可種植於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因為具有充足的光線,為亞熱帶水果,果肉味酸甜,可食用與藥用,多作為果醬,但果皮木質粗糙,堅硬到要用槌子敲開。佛教的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則以象橘的樹皮、葉子、花、果實做藥,象橘樹幹可以磨成黃香楝粉,是一種淡黃色的皮膚保養品,也可以作為防蚊之用。 前一篇文章 【視覺DJ】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下一篇文章 萬壽菊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IBM與佛光山交流 攜手實踐三好精神2025.10.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日誌】欒樹紅了【綠手指筆記】小花犀角 見證防疫小確幸【植感時光】花色流轉 驚豔重瓣木芙蓉【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植然日常】朱牆石蓮花 作者其他文章剖析唯識學 真正的多采多姿在心【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8】 椰子【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7】 椰棗【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6】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