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9】象橘 文/許貞慧 |2023.09.24 語音朗讀 29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象橘成株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區種植象橘在玄奘大師區。圖/蔡清華象橘──莖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象橘──果 圖/網路象橘──葉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 文/許貞慧《大唐西域記》:「風壤既別,地利亦殊,花草果木,雜種異名。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劫比他果……凡厥此類難以備載,見珍人世者,略舉言焉。」其中「劫比他果」指的就是象橘,亦稱迦毘陀、迦卑他、劫比陀、柯必他等;原產地為印度、斯里蘭卡,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區則種植在玄奘大師區。象橘俗稱「木蘋果」,亦稱三葉木桔,或暹羅無花果;為芸香科植物種,屬喬木,高可達20公尺,小莖多刺,樹皮灰白色,斜向上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全緣,葉軸有翼,單性花,雌雄同株呈黃綠色,圓錐花序,果圓球形,大小如橙子,果皮硬殼質;種子甚多,有棉質毛,可作嫁接柑橘屬植物的砧木。象橘因葉、根及莖皮含香豆素,亦稱黃香楝、硬皮橘及孟加拉蘋果。 為何名為象橘?原來它外表粗糙又硬如象皮一樣,不怎麼討喜,卻有著藥用的功效,果期於10月,果實為漿果,近似球形,徑5~9公分,成熟時呈灰褐色。象橘可種植於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因為具有充足的光線,為亞熱帶水果,果肉味酸甜,可食用與藥用,多作為果醬,但果皮木質粗糙,堅硬到要用槌子敲開。佛教的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則以象橘的樹皮、葉子、花、果實做藥,象橘樹幹可以磨成黃香楝粉,是一種淡黃色的皮膚保養品,也可以作為防蚊之用。 前一篇文章 【視覺DJ】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下一篇文章 萬壽菊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7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8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09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夏日.孤荷【綠手指筆記】優雅的亞馬遜百合花【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III:讓稻田喘口氣 氣候友善農法 減輕地球負擔 作者其他文章【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8】 椰子【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7】 椰棗【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6】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