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戶外活動小心蜂螫 陳玲芳 |2023.09.15 語音朗讀 15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內研究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秋高氣爽,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防護措施。戶外活動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甚至引來群蜂圍攻。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表示, 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 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在蜂螫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螫傷,可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根據衛福部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最新研究報告,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病人資料可供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楊振昌說,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如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愈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愈嚴重。如不幸遭受蜂螫,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危及生命。 前一篇文章 膽固醇新觀念 落實3E護好心 下一篇文章 俠骨柔情來者不「鋸」 病友人生重開機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5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6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7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畫廊外牆 壁畫吸睛2025.09.0510葡萄牙纜車脫軌 至少15死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今年百日咳累計44例 近10年新高秋天戴口罩保護呼吸道 別忘補充維生素D與鋅隔夜菜切勿反覆加熱 細菌滋生恐危害健康補充維生素C強健頭皮 多吃芭樂調整皮脂分泌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 作者其他文章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