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戶外活動小心蜂螫

陳玲芳 |2023.09.15
1558觀看次
字級
國內研究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秋高氣爽,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防護措施。戶外活動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甚至引來群蜂圍攻。

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表示, 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 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

在蜂螫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螫傷,可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根據衛福部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最新研究報告,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病人資料可供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

楊振昌說,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如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愈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愈嚴重。

如不幸遭受蜂螫,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危及生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