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戶外活動小心蜂螫 陳玲芳 |2023.09.15 語音朗讀 15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內研究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秋高氣爽,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防護措施。戶外活動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甚至引來群蜂圍攻。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主任楊振昌表示, 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 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人數,達到最高峰。在蜂螫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螫傷,可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根據衛福部北榮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最新研究報告,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病人資料可供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楊振昌說,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如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愈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愈嚴重。如不幸遭受蜂螫,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危及生命。 前一篇文章 膽固醇新觀念 落實3E護好心 下一篇文章 俠骨柔情來者不「鋸」 病友人生重開機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5《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22025.11.04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2025.11.04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