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在路上

文/慧喜法師(佛光山男眾傳燈會 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 |2023.09.08
3195觀看次
字級
環島尋根青年及中壢、桃園佛光青年,與(前排右三起)慧喜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治長吳志揚、佛光山桃園講堂住持覺元法師、知孟法師,佛光會朱唐妹理事、桃園第四區林華廣區委等,於佛光山中壢禪淨中心前合影。圖/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提供

編案:為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於2023年8月5日至13日,舉行「佛光青年機車環島──跟著星雲大師去尋根」,由佛光山男眾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帶領,從佛光山普門寺啟程,跨越十七個縣市,沿途參訪中壢圓光寺、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苗栗法雲禪寺、宜蘭蘭陽別院等二十餘座早年星雲大師曾經留下弘法足跡的道場,海內外佛青共五十餘人響應,十人全程參與。以下是慧喜法師走訪此行後的心得感悟,以此感受大師風範,見證歷史。



師父上人曾開示:「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總是沒有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2023年8月初,我和一群熱血的佛光青年完成一趟「2023年佛光青年機車環島──跟著星雲大師去尋根」。這一趟歷時九天、全程一千二百公里的尋根之旅,讓大家有因緣真正走進師父上人篳路藍縷,堅毅不拔的弘法之路。

他從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渡海來台,一如那個大時代的人們,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更遑論什麼個人抱負和理想。一路走來,他始終堅定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初心、自己的願力,直到這一期生命圓滿,不曾改變。常有人說,我們應學習歷史、以史為鑑,但我深深覺得,師父當年所經歷的種種,是無法被複製的。我們在此次的旅程,也只能從這些點,去感受他的風範,與他進行跨時空的對話,稍領略那分初心而已!

環島尋根 尋訪大師足跡

常有人問我,為何這一次會跟佛光青年們去環島尋根?我只能說,真誠的發心很可貴。記得在3月中旬,師父上人圓寂近一個月時,因教學所需,經常要翻閱及整理師父上人的事跡,當時我心中就自許不只在文獻中來認識師父,更應該好好實地走訪各地,從師父的足跡中,以心印心。這念頭生起不久,我就收到佛光青年總團有度法師告知三重佛光青年們,正打算籌辦以機車環島來尋根,擬找我當他們的顧問。就這樣牽上了線,促成了我一路開車,陪伴青年去環島。

旅程第二天早上,我們到了新竹青草湖靈隱寺。這是1951年11月,師父上人受大醒法師之邀,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的所在地。物換星移,人事俱非,但當年的舊大殿依舊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當時的教室仍被保留下來。師父上人曾這麼說:「來台之初,我實在抑制不住自己弘法的熱忱,一心想要為佛教的發展打拚;但是想要教書,沒有地方可教,想要讀書,也沒有人肯得成就。直到有機會在新竹青草湖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情況才獲得改善。」

是的,這是師父來台近二年多後,真正的第一個施展弘法理想的舞台。過去的他曾因打球而被師公開除,但他在這裡為同學們準備運動器材,卻因同學們太保守反而躲避接球。他在課堂裡,自告奮勇教授同學們國文,小說、活頁文選、報紙、副刊、《古今文選》等,都成為他文學的教材。

傍晚,他經常會到青草湖散步,思索著佛教的未來。也曾在1952年8月21日,寫下了我們日後所熟悉的〈星雲詩〉。

雖然,他只在這裡駐足不到二年,但也留下了許多文章和作品。師父上人在靈隱寺有了第二次學日文的因緣,邊學習也翻譯了森下大圓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我們熱血的佛光青年在舊大殿的廣場前,念誦起〈星雲詩〉:



夜晚,我愛天空點點明星,

白天,我愛天空飄飄白雲;

無論什麼夜晚,

天空總會出現了星;

無論什麼白天,

天空總會飄浮著雲。

星不怕黑暗,雲不怕天陰;

點點的星,能擴大了人生,

片片的雲,能象徵著自由。

花兒雖好,但不能常開;

月兒雖美,但不能常圓。

惟有星呀!

則嬌姿常豔,萬古長新;

藍天雖青,但不會長現;

太陽雖暖,但不能自由。

惟有雲呀!

則萬山不能阻隔,任意飄遊。

夜晚,有美麗的星星,

白天,有飄動的白雲。

青年們真誠地一句一句,念著這首詩,彷彿看到七十一年前,那位二十六歲的青年僧,滿懷為教的熱誠,以無比寬廣的心胸迎接著未來。路在哪裡?在每一個因緣當下裡,在信心願力裡,向前就必定會有路。

青年們接著,唱出今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大會歌曲〈一顆永恆的星〉:



一顆永恆的星

慈心悲願 遍布人間

一顆永恆的星

美好因緣 留給人間



永恆的星

點亮明燈 伴隨眾生

心懷度眾慈悲願 身似法海不繫舟



He promised to serve

Sharing his compassion everywhere

The Dharma path

Spreading good seeds throughout the world

What was his deed

Happiness and peace shine above

Compassionate heart

A star lighting up the night

His compassionate heart

Like a cloud floating freely

His compassionate heart

Shining Buddha’s light on the world

Vow to save all, mind of love

Body like a cloud, free and unbound

You may ask, my only wish

Peace and happiness for all



不忘初心

慈心悲願 遍布人間

不忘初心

美好因緣 留給人間

不忘初心

無限明燈 點亮眾生

直下承擔 佛教未來希望

師父上人的色身雖已示寂,但法身卻亙古流傳,真正的盡虛空遍法界。青年的歌唱,就像是一場跨時空的相印。想必,當年青年的師父上人用盡心思,努力去帶好講習會的學生,法燈傳演。

此時的青年朋友,接下了這把法炬,是傳承,也是擔當。佛教有傳人,我們願意擔起,佛教就有希望。

師父上人出生在揚州,那裡是故鄉。但師父晚年在他的《百年佛緣‧我的鄉土情》中,卻是這麼看待鄉土:「其實,現在的我老了,過去曾行腳遍及世界,但對我來說,娑婆世界就是我的鄉土。

甚至我也常常想到佛陀的淨土、佛陀的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阿彌陀佛的世界,佛國世界才是我們的故鄉。」我們要尋根,哪一個是師父的根呢?

中壢圓光禪寺是他真正第一個落腳安身之處。

在今佛光山中壢禪淨中心現址,昔日因吳鴻麟居士的協助,才完成報戶口;法雲禪寺,曾有他看守山林的足跡;台南白河大仙寺,是他1953年到宜蘭弘法前擔任尊證和尚之處,也是他人生最後一趟圓滿之處;宜蘭雷音寺,是他大展弘法願力的寶地;壽山寺,又開啟了興辦佛教教育之始。一輩子中,與眾弟子戮力開展的佛光山,讓法水真正流傳五大洲。普門寺又是台北第一個都市道場……

根,不在一處、一地,因師父上人的願力,處處都是根。所有的地方,有的是師父上人曾播下無盡的善緣,不忘初心之志。

走過這一趟尋根之旅,願自己能繼承師志,繼續在這佛光大道上,大聲地說:「我還在路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