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識毒「阿湯哥」 救人速度快8倍

陳玲芳 |2023.09.03
1232觀看次
字級
長庚醫院、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團隊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主要研究人員左起顏宗海醫師、萬德輝教授、陳學禮教授。圖/台北長庚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快快快!拜託醫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進急診室,只說「中毒了」卻一問三不知。急診室醫師和家屬其實一樣著急,因為面臨未知毒化物的醫療問題。過去抽血檢驗曠日費時,至少要花超過4小時,才能真正辨識出毒化物,犧牲了病患黃金救治時間。而今長庚醫院、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概念如同快篩,「30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速度加快8倍,讓醫師有更充裕的時間,救回病人寶貴的生命。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質以農藥、有毒金屬、毒品濫用、安眠藥、清潔用品等為主。但大多數病患被緊急送到急診時,醫師經常面對的是「未知」的毒化物。

過去,通常需要經過實驗室至少4小時以上的檢測,才能得知結果,不管是「時效性」和「應用性」都明顯不足。醫師無法第一時間找出讓病人面臨生命垂危的元凶,彷彿只能像早期的老警察,一頁一頁翻找嫌疑犯的紙本圖片。

馬偕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新曜指出,除了毒物之外,精準的藥物濃度監測,對於臨床病人的治療也非常重要。藉此平台,可以達到腦脊髓液中藥物濃度的即時監測,提升病人治療的安全性與效率。

最新毒物與藥物檢測平台,可加速醫師診斷流程,從死神手中挽救病人性命。圖/林口長庚提供

由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醫師顏宗海、台灣大學材料系教授陳學禮與台北馬偕神經外科醫師林新曜聯手打造的「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則是賦予急診室醫師如同電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立即掃描就能快速的辨識毒化物。

它不只能找出眼前的敵人到底是什麼身分,還可以知道毒物的劑量,讓醫師能更精準的給予治療,因此「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又被暱稱為「阿湯哥」。

萬德輝指出,此檢測平台進行快篩檢測時,僅需少量檢體,在30分鐘之內即可得到結果,跟醫院端的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此一突破性成果,已發表在今年7月「小(Small)」與9月的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備受國際肯定。

顏宗海醫師表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如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等。圖/台北長庚提供

顏宗海表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40號、黃色4、5號等)、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等,都難逃法眼,不僅有助醫療,也可望在食安、司法科技領域獲得重大進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