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統計指出,台中市今年紙錢集中收運量達2萬5227公噸,平均每年3000餘公噸,連續7年紙錢集中量位居全國第一,顯示大眾已逐漸接受集中燒作法。圖/民政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農曆七月期間,台灣各地都在舉行祭拜儀式,雖然大眾響應「紙錢減量集中燒」環保祭祀,但也有民眾擔心會不會有祖先或神明收不到心中誠意的疑慮,為此台中市民政局宣布提供「指名領受疏文」,祭拜後再放置於紙錢集中處,響應環保同時也讓誠心不打折,一舉兩得。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統計指出,台中市今年紙錢集中收運量達2萬5227公噸,平均每年3000餘公噸,連續7年紙錢集中量位居全國第一,顯示大眾已逐漸接受集中燒作法。
民政局表示,祭祀拜拜誠心最重要,為減少紙錢焚燒過程產生的空氣汙染物,台中市持續推動綠色宗教及殯葬低碳場所,鼓勵拜拜一炷香、紙錢減量集中燒或以功代金等措施,並在市立納骨堂塔全面提供指名領受「祭祀文」外,也向台中市近千家宮廟推廣設置「金紙疏文書寫區」,讓民眾可以書寫疏文指名受領的祖先或神明,並將疏文置於紙錢上,祭拜後放置於紙錢集中處,兼顧民俗又環保。
民政局表示,疏文內可書寫領受祖先姓名或神明名稱,並註明紙錢焚化地點,集中後的紙錢都會交由各區清潔隊集中清運至「台中市焚化專爐」煉化處理,環保局每年也會定期邀請法師辦理平安祈福淨爐儀式,讓祭拜誠意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