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父生於1915年,八歲時祖父罹患重病,由祖母辛勤扶養長大,從祖母承襲了中國傳統美德「誠信待人」,「勤奮做事」,「實事求是」,「樸真務實」。我們子女四人從小在父母親的淳樸理念教導下,踏實學習,篤行先父一生謹守的待人處世的原則。
先父16歲自國校高等科畢業,任職於樹林酒廠期間,即以半工半讀方式,每天傍晚由樹林搭車至台北成淵中學就讀,克服萬難,完成中學學業。先父教誨我們人生應該要不斷學習求進步。一直到晚年,他還持續著這種學習求知的精神。曾告訴子女,謂沒有趕上時代潮流學會操作電腦,是為畢生憾事。
先父自小身體健康狀況就不太好,深切體認健康的重要;因此對保健非常重視。他的心得是「陽光+空氣+水」和持續適量的運動、重視衛生。先父對他獨創的健康法則終身奉行不渝,這應該是其得享高齡,維持高品質生活的根本因素。
1946年先父創立「方大行」,開始經商。1949年將「方大行」改為方大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化工原料之國際貿易與國內買賣。奠定了一生事業的基礎。
「三福化工」在先父的領導下,逐年邁向現代化工業的規模。1971年設立竹北廠,踏進了工業氣體產業的領域。從此際開始「三福化工」根植了化工及氣體事業發展的方向。
先父用心經營,歷經二十餘年。先兄勝凱,少懷大志,有世界性眼光,青年時期即赴巴西發展,經營全球化企業。先後擔任巴西佛光會會長、世界台商會長。以此台灣、印尼、泰國及大陸之事業,由純明襄助,引進美國合作夥伴。
先父七十高齡退休,晚年生活則奉獻社會、慈善事業和敬宗親族的孝思。為了回饋鄉梓,設立了「士箱幼稚園」在樹林地區推展開幼教育工作。對於母校─樹林國小、成淵中學和樹林中學,也不吝於捐獻協助。
先父認為其一生做事認真仔細的作風,受祖母影響很大,也因為凡事仔細規劃的習性,在多次的重要公司擴充的決策上都掌握了正確方向,引導公司走向茁壯成長,快速發展。「三福化工」員工也都在這種經營理念下培養成特殊的「三福文化」─誠信、簡樸、創新。
先父深具華人重視家族的觀念。自1979年開始尋根與懷祖的工作。把祖厝改建為「張方大紀念堂」,從事尊祖及慈善兼特重人格道德的教育事業。經由學者專家之協助及各地宗親的資料提供,完成了「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台灣鑑湖張氏族譜」,對後代子孫提供了完整的家族來源系統的重要歷史資料。並自1992年至1996年期間,先後共18次進謁晉江湖中家廟及主持重建修繕大宗祠及小宗祠、安溪宗祠的工作,為家族貢獻不遺餘力。
我們懷念先父一生教誨子女的理念,先父畢生生活簡樸,不重物質享受;經營事業,專注投入;關心員工同仁如同家人。他的為人處事風範,深刻影響我們。
先父於2008年5月6日以九十四歲高齡往生。眾親友得知後,都十分悲痛不捨,也知道老人家嵩壽,實是畢生累積功德的福報。我們永遠懷念先父對母親的恩愛,對子女的關愛,對家庭的照顧和對社會窮苦弱勢家庭的扶助對祖宗的虔敬,對教育的貢獻。願先父在天之靈平安喜樂。
阿彌陀佛!
張福祿(1915~2008)
◎父秋塗公,繼九英公;母王太夫人。
◎台灣化工業先驅者之一,觸角延伸向大陸與國際。
◎六十五年,聯合胞兄弟在祖宅成立「財團法人台北縣私立張方大慈善事業基金會」,從事卹貧、敬老、獎學等社會服務。
◎民國九十一年當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同時在巴西亦因長子勝凱的傑出成就而獲得聖保羅榮譽市民。
◎為母校樹林國小、成淵中學及樹林中學捐建視聽教室、行政中心、設立獎學金、懋績卓著。先後蒙李登輝、陳水扁總統召見嘉勉。
公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妻賢子孝。長男勝凱創業巴西,擔任巴西佛光協會會長,倡建如來寺、仁德國際學校;並為一九九九年世界台商總會會長。次男純明,繼承父業,擴展版圖,使三福化工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工業氣體企業。長女保秀偕夫婿在日本懸壺濟世。次女至秀夫婦在台灣、越南創業。一門俊彥,大德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