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與飛蛾

文/沙賓娜  |2023.08.23
1013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圖/123RF

文/沙賓娜 

蝴蝶與飛蛾,這雷同的兩種昆蟲,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著令人著迷的相似性與差異。同時,在人類的文化、神話和藝術中亦扮演著引人入勝的角色。

四個階段 生命周期



蝴蝶和飛蛾的共通處是,牠們都屬於「鱗翅目昆蟲」類,而且生命周期都包含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也就是「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包含以下四階段:

第一階段─卵:母蝴蝶和母飛蛾通常會選擇適合幼蟲生長的植物葉片上產卵,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生命旅程。

第二階段─幼蟲:接著,卵孵化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毛毛蟲」。在這個階段,幼蟲將持續進食並快速成長,為下一階段的變態做好準備。

第三階段─蛹:幼蟲進入蛹階段,最重要的變化是,牠們將從毛毛蟲變成成蟲。

第四階段─成蟲:當蛹破裂後新生出蝴蝶或飛蛾,等待其翅膀乾燥和硬化後,就可以飛翔和尋找食物了。

外觀雷同 習性不同



蝴蝶與飛蛾雖然外表相似,但仍有一些細節的差異可供我們辨識。例如,蝴蝶的觸角末端呈棒錘狀,而飛蛾的觸角則是纖細如絲,形狀猶如鞭子,而且飛蛾的觸鬚分有雄性羽毛狀、雌性絲狀。體型方面,蝴蝶的體型細長,明顯小於飛蛾,常見的最大種類「金裳鳳蝶」,展翅有11~17公分長,而飛蛾則體型較為圓胖型,身體長度超出翅膀,一種大型的「天蠶飛蛾」展翅後就有21~28公分長。在顏色方面,蝴蝶翅膀通常比較鮮豔,有各種顏色和圖案,而飛蛾的顏色比較深,有一些斑點或條紋。

在生活習性上,蝴蝶主要在白天活動,利用陽光來暖和身體,到處採集花蜜;而飛蛾則主要在夜晚出沒,擅長在黑暗中尋找食物和伴侶,尤其牠們也喜歡光亮,常被光源吸引,所以才有「飛蛾撲火」的現象。此外,當翩翩起舞飛行的蝴蝶靜止時,通常把翅膀合攏,而翅膀狹長的飛蛾,飛行速度較快,飛起來甚至有點橫衝直撞,休息時則會把翅膀展開平放。

蝴蝶和飛蛾在人類的文化、神話和藝術中占有重要位置。例如,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飛蛾被用來暗喻壞人的內心世界;據說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多人曾經看到一個紅眼睛的人形蛾怪物「飛蛾人」(Mothman),他一出現就往往有災難,最著名的是1967年的Silver Bridge橋斷事件,導致數十人死亡,而在橋斷前幾天,新聞報導說有人看見飛蛾人。此外,在中美洲和墨西哥,人們相信黑巫母飛蛾(Black Witch Moth)是去世親人的靈魂;日本的一種Death's-head Hawkmoth飛蛾胸部圖案像極了骷髏頭,已在多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被描繪為死亡預兆。

然而,蝴蝶在傳說中的形象則較為溫馨和美好。例如華人文化中,蝴蝶是長壽、福氣、愛情的意涵,像「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男主角死後化身蝴蝶,以此表達永恆愛情。另一例子則來自於《莊子》中的「莊周夢蝴蝶」故事,描述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飛來飛去,忘記自己曾是莊周,醒過來發現自己還是莊周後,深深地困惑起來剛才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現在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

下次當你看見蝴蝶或飛蛾,不妨停下腳步,細細觀察牠們,也思考一下牠們的生命歷程與那些引人入勝的傳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