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藝術才能班24校師生透過「藝師藝有」計畫,深耕在地文化。圖/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台南市藝術才能班24校師生透過「藝師藝有」計畫,深耕在地文化,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到校教學,加廣藝才班課程;112學年度計畫執行校數居全國之冠。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111及112學年度申請計畫獲教育部入選,美術、音樂及舞蹈類學校,發展豐富多元的主題式教學內容,諸如八卦掌武術、三才劍、十路彈腿、爪哇皮影戲、漆線雕與南管串連、懸絲偶與傳統舞蹈等特色課程。
另外,南市目前有24所學校設有藝才班總計88班,各校發展多元課程,豐厚藝才班教學內涵。像是南新國中美術班聘請藝師傳承懸絲偶工藝,藉由製作傳統懸絲偶、欣賞偶戲及編寫劇本,學子跨領域學習鄉土語言及表演藝術,並進一步傳播閩南方言文化,再現傀儡風華。
崇明國中國樂班運用國樂課程,結合傳統藝師與校內藝術領域師資跨領域融合,製作皮影戲,藉由皮偶與光影的變化、三戲台的呈現及國樂伴奏,呈現學習成果,並獲邀於台灣藝術教育館動態展演。新民國小音樂班則聘請在地舞蹈劇場工作者,設計融合在地音樂家吳晉淮、洪一峰作品、「關仔嶺」及「新營糖廠」景點等媒材課程,融合民俗舞蹈、西洋音樂及在地文化,呈現有別以往之音樂及舞蹈跨域展演,詮釋傳統在地藝師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