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發現 空氣汙染恐與失智症有關

 |2023.08.16
618觀看次
字級
英國1項研究發現,暴露在較高濃度PM2.5和二氧化氮的失智長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務有增加趨勢,減少城市中空氣汙染物的暴露,或許能增進失智症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訊】英國1項研究發現,暴露在較高濃度PM2.5和二氧化氮的失智長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務有增加趨勢,減少城市中空氣汙染物的暴露,或許能增進失智症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這篇由倫敦國王學院精神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研究所(IoPPN)貝克利斯(Dr. Ioannis Bakolis )等人的研究,於8月8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心理健康」(BMJ Mental Health)。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16)日發布新聞稿介紹研究,並請國內學者分析。

研究人員追蹤5024名65歲以上長者初次診斷失智症後使用心理健康服務情況,時間最長達9年。

結果發現,如果將倫敦PM2.5濃度(2019年為11.6微克每立方公尺)降至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5微克每立方公尺,患者每年使用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次數將下降13%。

此外,若將二氧化氮濃度(倫敦2019年為39微克每立方公尺)降至WHO建議值10微克每立方公尺,失智症患者每年使用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次數將下降38%。

研究認為,減少城市中空氣汙染物的暴露,可能增進失智症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並減少失智症便病患在心理健康服務的使用頻率,釋放當地已相當緊繃的身心醫療服務資源。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李佩珍說明,過去文獻指出,空氣汙染物可能具有神經毒性,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增加失智症與精神疾病或精神症狀發生的風險。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李佩珍說明,過去文獻指出,空氣汙染物可能具有神經毒性,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增加失智症與精神疾病或精神症狀發生的風險。圖/資料照片

她表示,焦慮與憂鬱等為失智症患者常見共病症,探討空氣汙染與失智症病人其心理健康服務使用次數,可了解空氣汙染是否影響失智症病人心理健康。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程蘊菁指出,失智病患行為和精神症狀都會逐漸出現,但這篇研究無法確定這是失智症進程本身,還是空氣汙染暴露,導致心理健康服務使用頻率增加的影響。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兼任教授邱銘章表示,台灣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包含6種汙染物:二氧化氮、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臭氧。

他表示,汙染物間還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這篇研究僅探討二氧化氮和懸浮微粒,無法反映失智症患者暴露於多種汙染物的實際情況。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兼任教授邱銘章表示,這篇研究僅探討二氧化氮和懸浮微粒,無法反映失智症患者暴露於多種汙染物的實際情況。圖/讀者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