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育成「台中1號」 國產大豆新鮮又減碳

吳亭頤 |2023.08.15
620觀看次
字級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7年,育成大豆新品種「台中1號~九月豆」。圖/記者吳亭頤拍攝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大豆是台灣重要的進口雜糧,面對環境變遷與食品產業永續需求,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7年,育成大豆新品種「台中1號-九月豆」,該品種蛋白質含量高達40%,不僅能克服氣候變遷危害,且兼具耐候及低投入栽培特性,未來將持續開發多元加工食品,以提升國產食用大豆自給率。 

農業部統計,111年台灣進口主要雜糧大豆、小麥及玉米約873.8萬公噸,其中大豆274.6萬公噸,占31%,僅次於玉米進口量,是重要的進口雜糧。

為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及降低再生稻面積,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自103年起配合農業政策於轄區臨海鄉鎮種植大豆,可104年及105年9月底分別受杜鵑及梅姬等颱風侵襲影響,導致大豆推廣田區災害損失率達30~95%,但若要採延後種植又易受東北季風影響,使植株普遍矮小,每公頃產量僅1,500公斤。

台中1號有適合秋作種植、高蛋白質、豐產的特性。圖/記者吳亭頤拍攝

為因應中部地區氣候環境特性,以及考量後端多元加工應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7年,育成大豆新品種「台中1號~九月豆」,該品種植株高度約88公分、節間數18個、分枝數4個,生育期100天,每公頃產量可達2,400公斤,有適合秋作種植、高蛋白質、豐產的特性,於中部地區種植可延至9月中旬播種,降低颱風豪雨損害,加上與後端加工鏈結應用多元,中部地區二期作轉作品項的最佳選擇。

台中場進一步說明,台中1號選育過程採用低投入管理,植株生長勢強耐莖潛蠅,可節省20%農藥與肥料使用,並提高節水效率20%,另採收期植株可於田間完全乾枯不裂莢,提高烘乾效率10%及降低調製損耗率5%。

此外,種子具高蛋白質(40%)、低油脂(14.6%)及籽粒小(百粒重11公克)特性,除可用於豆漿、豆腐、豆皮等一般黃豆製品外,多元應用於黃豆芽、植物奶、植物肉、發酵類及機能性蛋白脆片等產品。

台中場表示,國內食用大豆以美國及加拿大為主要進口國,運輸距離長,貯運期久,國產大豆可免於進口所產生之碳足跡,目前台中1號以「種子繁殖與生產技術」公告技轉,並與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及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進行簽約授權,今年整體契作面積更達350公頃。

台中1號未來將利用於多元加工食品,以提升國產食用大豆自給率。圖/記者吳亭頤拍攝

未來期透過開發多元加工產品,持續推廣優質高蛋白國產大豆給予民眾,以消費端拉動契作生產端,逐步擴大栽培面積,以達農業部規劃國產食用大豆自給率10%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