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歐洲「藍色之心」 阻止水電開發計畫

林奕榮 |2023.08.15
538觀看次
字級
水力發電開發計畫可能傷害「歐洲藍色之心」。圖/取自CNN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是許多河流的發源地,也以其原始河道聞名,被稱為歐洲的「藍色之心」(blue heart)。然而,一系列水壩及水力發電計畫,可能危及此區的生態系統;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地區,保育組織已發起「拯救歐洲藍色之心」(Save the Blue Heart of Europe)運動,要求禁止在原始水域進行的水電計畫。

這項運動近期最關注的是內雷特瓦河(Neretva River);這條河流全長約225公里,蜿蜒穿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的茂密森林,是亞得里亞盆地東部最大的河流。這條河流呈現迷人的藍綠色,有河段會消失在地底,再從湧動的水泉中冒出。

保育人士指出,內雷特瓦河是世界最冷河流之一,也孕育獨特的生態系統,是許多稀有物種的棲息地,包括大理石 鱒魚(marble trout)、黃腹蟾蜍(yellow-bellied toad)及瀕臨絕種的盲螈(blind salamander)。內雷特瓦河流經歷史名城莫斯塔爾(Mostar),是波赫的熱門旅遊景點,但更重要的是,這條河流上游無人居住的地區是生物多樣性熱點。

內雷特瓦河是許多瀕危動物的棲息地。圖/取自CNN網站

●水電計畫磨刀霍霍

然而,波赫的環保組織表示,目前約有50多個水電建設計畫準備在內雷特瓦河上下游興建,這些計畫不僅將危害河流及周遭生物,也將波及更廣泛地區的環境。

水力發電開發商正準備在內雷特瓦河河畔的烏洛格市(Ulog)建造一座高53公尺的大壩,建造一座水電廠,預定建設地點的河岸兩側森林已被砍伐。

水力發電建設計畫已開始破壞內雷特瓦河的自然環境。圖/取自CNN網站

2023年6月,來自17個國家的60多位科學家在內雷特瓦河河畔一處水壩建築工地鄰近聚集,參加「內雷特瓦科學周」(Neretva Science Week)活動,目標是拯救這條河流。

河川保育機構Riverwatch的執行長艾歇爾曼(Ulrich Eichelmann)是「拯救歐洲藍色之心」運動的協調員,他表示:「這些科學家希望協助拯救內雷特瓦河,因為它是歐洲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有價值的河流之一,但也正面臨嚴重威脅。」

科學家要求終止內雷特瓦河的開發計畫。圖/取自CNN網站

歐盟的一項研究指出,歐洲地區的河流已遭嚴重妨礙,共有水壩、攔河堰、涵洞等逾100萬個人造設施障礙,危及野生動物,並使三分之一的淡水魚類面臨滅絕威脅。

●瀕危物種最後樂土

內雷特瓦河是歐洲少數暫時未受人類活動嚴重影響的河流,也是瀕危物種的最後樂土,例如軟口鱒魚(soft-mouthed trout)。淡水生態學家品特(Kurt Pinter)正在收集軟口鱒魚在內雷特瓦河上游及其支流中生活和繁殖的證據,做為廢除水電建設計畫的佐證。

品特表示,水壩、攔河堰及各種水力發電工程會危及魚類物種的遷徙、產卵、覓食和繁殖,在內雷特瓦河沿岸修建水壩將擾亂軟口鱒魚的繁殖周期,導致這種瀕危物種滅絕。

品特進一步示警,單一物種消失已是嚴重問題,但其影響遠不止於此,因為連鎖效應將使周圍的環境、陸地物種都會受影響。

參與內雷特瓦科學周的科學家除了討論魚類及河川生物,也有研究蝙蝠、真菌、蝴蝶和熊的專家加入;他們一致認為,水電計畫會對各物種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艾歇爾曼解釋:「建築產生的淤泥在河床上堆積,會殺死能夠過濾和淨化河水的貽貝等小生物;水質變差,河流及其沿岸的動植物都會受影響。」

●環境挑戰與再生能源需求的衝突

再生能源的需求正快速成長,與環境保育產生矛盾。以波赫來說,水力發電是該國主要電力來源,2021年占該國總發電量37%。在全球尋求終結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水力發電是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為了達成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巴爾幹地區尚未開發的河流,已成為許多水電計畫的目標。

開發商並宣稱,這些計畫可創造收入和就業,也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烏洛格市長也坦言,儘管科學家對大壩及水電廠不滿,但「我們在財政方面亟需支持」。

開發商在內雷特瓦河興建水壩。圖/取自CNN網站

●嚴管水電計畫  並非全面封殺

「拯救歐洲藍色之心」活動人士指出,這項運動的目標並非完全禁止水力發電計畫,而是確保其遵循嚴格的規畫方法,並以保護自然為第一優先考慮,並把最關鍵的生物多樣性地區列為禁區。若考慮經濟因素,保護河流將可促進旅遊發展,帶來經濟效益。

艾歇爾曼表示:「水力發電有其貢獻,但就如同藥物,適當的劑量可改善健康,過量則有致命風險。」

●讓藍色之心繼續跳動

2023年初,阿爾巴尼亞南部的維約薩河(Vjosa River)被該國列為全球第一座野生河流國家公園(wild river national park);該國政府表示,維約薩河成為保護區域後不得開發,但可透過永續旅遊嘉惠當地社區。

維約薩河被列為野生河流國家公園,為保育運動帶來一線希望。圖/法新社

這個案例為河流保育人士帶來希望,艾歇爾曼指出,目前雖已無法扭轉烏洛格大壩計畫,但仍可阻止在內雷特瓦河上游原始水域進行的水電計畫。近來,內雷特瓦河支流的15座小型水力發電廠合約已被終止,艾歇爾曼希望這股力量能夠擴散到整個巴爾幹半島。他說:「『藍色之心』是這顆寶石最後一個區域,這些河流是自然送給歐洲和地球的禮物,我們期盼讓藍色之心繼續跳動。」

保育人士期望「歐洲藍色之心」繼續跳動。圖/取自CNN網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