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藝術家巴卡運用數公噸塑膠廢棄物,創作名為〈地球詩篇〉的裝置藝術作品。圖/法新社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藝術家萊利(Duke Riley)過去常製作與海洋相關的工藝品,但幾年前在海灘散步時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促使他轉而收集塑膠廢棄物並製作成藝術品。另一位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駐校藝術家柯爾(Willie Cole)則自許是「感知工程師」,期盼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人們對塑膠汙染的危機意識,協助對抗塑膠危機。
萊利平日的活動地點是布魯克林或羅德島的一座船屋,他早期的創作多數使用被沖上麻州鱈角(Cape Cod)或大紐約區海灘的貝殼、骨頭和其他天然材料;但二○一七年某天他在海灘散步時,撿到一塊看似骨頭的物品,卻赫然發現那竟是一個用來清洗船隻的塑膠刷子。
付諸實際行動 籌組淨灘活動
萊利表示,這個事件成為他創作內容的轉折點;自那之後,他以實際行動對抗塑膠危機,例如籌組淨灘活動;此外,他更運用專長,以塑膠廢棄物進行藝術創作,藉此凸顯塑膠汙染的嚴重性;萊利表示:「我想創造能夠反映海岸線實際狀況的作品。」
二○二二年,萊利在布魯克林博物館展出二百多件藝術品,這些作品是由他和專職清理海灘垃圾的柯琳薩克(Michele Klimczak),在美國東岸海灘收集的數千件塑膠廢棄物製成,包括洗滌劑空瓶、牙刷等。
塑膠無所不在 生活難以擺脫
塑膠汙染危機的嚴峻程度,日益受到關切,愈來愈多藝術家和博物館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並採取各項行動,試圖透過藝術扭轉人們的消費習慣。
二○二三年六月,藝術家巴卡(Beverly Barkat)在曼哈頓展出一具由塑膠廢棄物製作、名為〈地球詩篇〉的地球儀;七月時,柯爾在曼哈頓的公園大道安裝四盞由九千個廢棄水瓶製成的樹枝形吊燈,展示塑膠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程度,以及擺脫這些物品有多困難。
柯爾認為,自己是名「感知工程師」,「我的工作可以提供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希望我的雕塑,能夠引導觀眾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費習慣」。
萊利指出,塑膠危機的規模不容易量化;他說:「在很多方面,這個問題是抽象的、無形的。但我認為,即使不容易找出準確的答案,仍可透過藝術,幫助人們開始思考並談論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