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人類不斷從大自然手中奪走土地──砍伐森林、建造屋舍……,但當人類離開,留下建物或垃圾後,大自然則無條件重新接管這些廢棄品:樹木生長、藤蔓爬上牆壁、動物在其間玩耍,展現不同以往的風情,既是滿目瘡痍,又綠意盎然、充滿生機。廢墟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更吸引探險家、攝影師造訪,有些甚至成為觀光熱點。
植物接管無人村 成觀光勝地
中國大陸浙江嵊山島的後頭灣村便是典型的例子。1950年代時,後頭灣村民靠著漁業維生,人口一度達3000人;但1990年代,海洋資源逐漸匱乏,加上交通不便,村民紛紛搬離,後頭灣村變成「無人村」,植物卻為廢棄漁村帶來另類生機。
後頭灣村斑駁的石牆、高低錯落的洋樓群,全布滿藤蔓,就像現實版《綠野仙蹤》,成為炙手可熱的打卡景點,英國《每日郵報》將它評選為「全球28處被遺棄的絕美景點」之一。
日本奈良有座建於1961年的「夢幻樂園」,曾是日本最輝煌的主題公園,甚至被譽為東方迪士尼;好景不常,1983年東京迪士尼開幕,夢幻樂園的遊客愈來愈少,2006年宣告結束營業,之後變成一片頹垣破瓦。基於安全考量,2016年起,夢幻樂園拆除部分設施,僅剩大街、單軌列車和雲霄飛車等。
泰國曼谷「新世界購物中心」1999年發生一場大火,燒掉臨時搭建的房頂,從此一直閒置;雨季來臨時,商場被大水覆蓋,變成蚊蟲孳生地,為了解決蟲害,當地人在商場積水處放養錦鯉和鯰魚,廢棄的露天商場變成水族館。
坐落於烏克蘭克利宛市(Klevan)的「愛情隧道」(Tunnel of Love),原是當地公司為了運送物資、方便列車穿行森林而開通,後來,一旁的樹木開始在軌道上空形成天然綠色拱頂,據說,跟情人一同穿越隧道,願望將會成真,吸引夫妻、情侶前來旅遊。
比利時米蘭達城堡(Miranda Castle)有100多年的歷史,哥德式的外型、183英尺高的鐘塔,是這座建築物的特色;二戰期間,城堡由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接管成為一家孤兒院,1991年因火災結束營運,荒廢至今,除了吸引探險家,也是影劇的取景地。
鹹海變荒漠 破漁船見證滄桑
烏茲別克的沙漠為什麼有船?因為這裡原本並不是沙漠,而是鹹海,它曾以6萬8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名列世界第4大湖;當地農民為了灌溉農田,大量抽取湖水,加上漁民過度捕撈,導致鹹海面積只剩下原本10%,還被分成4座湖,其他變成一片貧瘠的沙漠,停在沙中的漁船殘骸,見證鹹海變荒漠的滄桑。
非洲納米比亞卡曼斯科(Kolmanskop)位於納米比沙漠,1908年德屬西南非洲發現鑽石後,大批採礦者湧入當地,是非洲第一座開通有軌電車的城市,南半球第一座X光機也在此運營;一戰之後,奧蘭治蒙德礦區興起,以及鑽石價格的跌落,導致該城逐漸荒廢,1956年,最後一批居民撤離後,卡曼斯科重回沙漠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