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由於兒童的疫苗接種率滑落、新型態人際往來與飲食改變、病菌抗藥性日增與氣候等因素匯聚,一些19世紀流行的舊日疾病,例如:痲瘋病、麻疹、梅毒、痛風、瘧疾等,如今似在西方捲土重來。
歐洲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報導,痲瘋病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有成為地方流行之勢、倫敦則有出現數以萬計麻疹病例之憂;在愛爾蘭與葡萄牙,都出現梅毒病例增加50%的情況。這些宛如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場景,在2023年的西方重現。
5種19世紀流行疾病之中,麻疹在「現代疫苗之父」恩德斯(John Franklin Enders)研發出疫苗,並於1963年核准上市展開廣泛接種後,人類終於找到對付麻疹這個過去動輒奪命數以萬計、被視為其中一種最具傳染性疾病的辦法。
但在今日尚有地方未普遍達標群體免疫之際,麻疹在歐洲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英國、希臘、捷克、阿爾巴尼亞近年相繼「零麻疹」破功,2023年頭兩個月歐洲就有約900例麻疹,比2022全年還多。
梅毒則發生在18世紀晚期,倫敦估計30多歲年齡層逾5分之1感染過梅毒,如今英國衛生安全局又再次看到病例激增的隱憂。英國2022年出現8692例梅毒患者,成為1948年以來最高的年分。
不只英國,無論是歐盟或歐洲經濟區(EEA),梅毒病例都呈上升曲線,以愛爾蘭最高、地中海島國馬爾他次之。
痛風,舊日因與皇室酷愛紅肉與飲酒有關,而有「國王病」之稱,如今因肥胖、高血壓及與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以及糖分、酒精攝取偏高而成為當代文明病。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在1990~2017年間痛風患病率增幅最高。
由痲瘋桿菌等病菌引起的痲瘋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會在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與眼部出現肉芽腫,導致患處失去痛覺,造成四肢反覆損傷而需截肢,也可能出現虛弱與視力變差等。歐洲目前雖幾無痲瘋病,美國佛州卻有在地流行的態勢。
至於瘧疾,雖然在歐洲仍僅止於少數在地病例,但登革熱、西尼羅病毒等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增加是一大警訊。與聯合國有關的「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GFATM)指出,極端天候在歐洲益趨頻繁,不排除瘧疾有死灰復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