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喜馬拉雅高山王國尼泊爾,二十八日經尼泊爾共黨為主的制憲議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廢除已有二百四十年歷史的君主專政,宣布成為共和政體,實現了尼泊爾共黨發動叛亂逾十年,並造成至少一萬三千人喪生的抗爭目標,但繼之而起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等問題,也是新政府面臨的立即挑戰。
制憲議會首次會議表決,以五百六十席對四席,贊成廢除君主政體。表決文同時宣布尼泊爾成為政教分離的聯邦民主共和國,每年五月二十八日為尼泊爾共和日,賈南德國王搬出王宮並降格為普通國民,國家元首則由總統取代,並代表軍隊最高統帥,賦有宣布緊急狀態權力,總理則是最高執行長官。
在進行表決前,以毛派為主的七黨聯盟領袖,就改制後的體制結構和運作問題,進行連續兩天會商,但由於意見紛歧,各黨都想爭取更高職位和把持更多權力,在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理等職位和權力分配,以及由誰出任問題上,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尼泊爾政論作家吉米爾表示,權力分配問題暴露了新共和政府的政治不安,和日後政黨之間將重蹈權力鬥爭的可能性。另外,毛派現依然擁有三萬多人的「人民解放軍」,且到現在仍然拒絕宣布放棄在野使用的暴力政策,也是日後執政一大隱憂。
若干報導也指出,儘管毛派領袖普拉坎達在兩年前簽署和平協議,宣布中止長達十年的血腥鬥爭活動,但以一介草莽出身的游擊隊頭子,能否適任一國政府的領導人,頗值得懷疑。
尼泊爾二千三百萬人口,百分之二十屬於「游離狀態」的社會最底層,另有百分之五十屬於貧困的賤民。毛派共黨入主政府之前,一再承諾要帶給尼泊爾新面貌和新生活,但在野打游擊與在朝執政是兩碼事,從來沒有執政經驗的毛派若主導政府,一旦失敗,毛派以血肉建立起來的聲譽勢將付之東流。
長年動蕩不安的尼泊爾,缺乏資源,經濟落後,共和政府上台面臨的立即問題,除了眼前持續的政治權力鬥爭之外,還包括如何將三萬多名毛派游擊隊員納編成為政府正規軍,消弭社會的血腥衝突傳統。此外,在經濟方面,面對油價、糧價高漲危機,以及如何吸引尼泊爾最大財源所在的觀光客回流等,都將考驗新政府的施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