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貓咪在唐代

文/余遠炫 |2023.08.07
684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貓咪大概是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在皇宮裡了。根據《資治通鑑》的說法,武則天喜愛貓,還曾經把貓咪與鸚鵡放在一起,訓練牠們共用食器。結果肚子餓的貓,一把就把鸚鵡撲下來吃掉,讓愛貓的武則天尷尬又傻眼。

武則天後來討厭貓,是因為蕭淑妃在宮鬥中垮台,臨死前的詛咒:願來生變成貓,阿武(武則天)變成老鼠,每晚咬斷牠的脖子。武則天是非常迷信的人,從此下令宮廷不准養貓。但這個禁令隨著武周的結束也愈來愈鬆弛,畢竟,宮廷裡還要靠貓咪捕捉老鼠啊!

唐朝宮廷裡,最受歡迎的動物其實是馬,主要因唐朝尚武,但自從安史之亂後,貓的地位就開始崛起了。代宗、德宗時期的大臣裴諝,個性詼諧幽默,曾審理過一起爭奪貓咪的案件。事情發生在他擔任河南尹時,有兩個婦人為了爭奪貓咪,竟然告上了公堂。

公堂上的狀詞是這麼說的:「若是兒貓兒,即是兒貓兒。若不是兒貓兒,即不是兒貓兒。」意思是,如果這是我的貓,那牠就是我的貓;如果不是我的貓,那就不是我的貓。這兩個賴皮的婦人,都說貓咪是她的,但兩人爭了半天也拿不出證據,貓咪也一副完全不認識她們的樣子。

裴諝看了覺得好笑,於是就寫了判詞:「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兩家不須爭,將來與裴諝。」貓兒不認識主人是誰,只會依著屋子捉老鼠,你們兩人都不用爭,這隻貓就算是我的了。裴諝判定,既然這隻貓不認主,不如就另外幫牠找個主人。裴諝假公濟私的判決,兩位婦人自然也不敢有意見,但這個爭奪貓咪的案件,卻被寫進了史料流傳在民間,也為裴諝增添一段佳話。

貓咪因不同花色在古代有多種別稱,例如「銜蟬」或「崑崙妲己」,而這原是五代後唐瓊花公主為兩隻愛貓所取的名字。尤其是「銜蟬」,因為名字取得特別有意境,後來與「狸奴」一樣,成了貓咪的代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