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禁糧出口 醞釀全球糧食危機 編譯/潘楠慕 |2023.08.06 語音朗讀 60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匈牙利加沃文切勒一戶家庭收到援助組織送來的食品,小孩露出欣喜表情。圖/法新社「撒哈拉森林計畫」農場種植的作物幼苗。取自/Sahara Forest Project官網有世界「麵包籃」之稱的烏克蘭,在尼古拉耶夫附近一批麥田7月正在收割。圖/法新社「撒哈拉森林計畫」農場種植的作物幼苗。取自/Sahara Forest Project官網「善待動物組織」在7大工業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在德國舉行時,呼籲吃素對抗氣候危機。圖/法新社「撒哈拉森林計畫」在約旦的農場。圖/取自Sahara Forest Project官網匈牙利布達佩斯一處市場的蔬果售價牌。圖/法新社今年1月美國華府一處商場貨架上的蛋和售價牌。圖/法新社、美聯社奈及利亞一名男子展示進口和本地穀物。圖/美聯社「善待動物組織」7月6日在吉隆坡街頭以行動劇,呼籲民眾吃素救地球。圖/法新社東京一家餐廳提供的素食餐點。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從美國到中國大陸,炙熱高溫接連侵襲,使得農作物收成、水果和乳製品產量都受到壓力,不過,極端天氣只是全球糧食供應再度面臨的其中一個威脅,印度和烏俄戰爭影響烏克蘭糧食出口,都加劇這場危機。全球稻米最大出口國印度為了抑制國內米價,暫停出口稻米;俄羅斯退出黑海穀物協議,加上最近的聖嬰現象造成的氣候模式,令人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糧價上揚,恐讓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持續更久。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糧食安全專家班頓(Tim Benton)說:「我們還在通貨膨脹下苦苦掙扎,儘管通膨正在減緩,但是這不意味著價格也在下降,只表示價格上漲趨緩。」對農民來說,席捲歐洲、亞洲和北美的極端高溫,只是這難熬的一年中遇到的最新挑戰,在此之前,他們經歷了久旱、暴雨和洪水等一波又一波極端天氣。在歐洲南部,天氣熱到乳牛乳量減少,番茄受到熱傷害,榖物收成量也將因大旱而大幅減少。在歐洲南部,對蔬果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義大利西西里島種植的番茄出現「黑屁股」,也就是高溫導致蔬果鈣元素不足的「臍腐病」(Blossom end rot)。一家進口商的全球採購主管普朗凱特(Paddy Plunkett)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根據義大利農牧團體「農牧協會」(Coldiretti)估計,今年全國因天氣造成的農損,將超過去年的損失額60億歐元(約新台幣2082億)。高溫使葡萄、瓜果、杏子、茄子等蔬果加速成熟,也造成熱灼傷;蜜蜂的活動和授粉也受到影響,小麥產量下跌。該協會農業學家巴札納(Lorenzo Bazzana)說,「這不是一般的炎熱夏季」,植物無法跟上如此迅速、如此劇烈的變化。歐洲乾旱將使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榖物產量,比去年減少多達60%,歐洲今年榖物收成量可能是15年來最差。在亞洲,印度新德里稻米零售價今年已經上漲15%,全國平均漲幅9%,政府可能擴大暫停出口稻米品項因應;泰國因乾旱風險,今年要求稻農只能種植一種水稻;中國稻米產量也岌岌可危,而亞洲地區稻米價格因進口商增加庫存,近日達到兩年新高。美國6月分的農作物種植條件是30年來最差的。美國農業部預期,今年杜蘭小麥收成量將減少16%,其他春季蔬果產量跌幅為1%;炎熱乾燥導致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水位連續第2年下降,也增加農產運輸問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糧食專家威爾許(Caitlin Welsh)說,「我們正遭遇對農業市場的多重威脅」。歐洲農業遊說團體「農民及農業合作協會」(Copa-Cogeca)說,情況「令人極為擔心」。蔬果結實累累 沙漠種出奇蹟在沙漠中種菜?約旦阿卡巴(Aqaba)這座農場向世界展示,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可能種出結實累累的蔬菜,而且只要使用廣泛可得的低科技技術就做得到。約旦是全世界最缺水國家之一,98%的糧食仰賴進口,不過,在紅海沿岸的阿卡巴一批沙漠溫室農場內,小黃瓜、辣椒、百香果等作物正茁壯成長。這是「撒哈拉森林計畫」(Sahara Forest Project)下的一座示範農場,展現農耕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和水資源稀少而做出調整。阿卡巴的沙漠農場靠著日光和海水運作:蒸發海水的系統靠太陽能板提供的電力,蒸發海水鹽分,也讓溫室內保持涼爽和溼潤,溫室周邊則種植耐鹽植物,形成樹籬,提供更多的冷卻效果。原本在烈日下無法存活的作物,如香草類植物,則靠著太陽能板遮蔭,生長茁壯。農場工人手工授粉,也引入黃蜂當做天然的蟲害控制,此外,農場和附近其他生產業者產生的廢棄品,經處理後成為肥料,讓這片土地不因農業生產而損失肥沃。撒哈拉森林計畫執行長史戴克(Kjetil Stake)說,人們太常為了生產糧食而摧毀土地,「我們的計畫示範了你能夠反轉這種做法,以有益於地球、而非傷害地球的方式生產糧食」。該計畫受到約旦國王的邀請,2016年繼卡達後在阿卡巴開闢農場。現在阿卡巴沙漠溫室農場蔬果茂盛,今年主要作物小黃瓜,正準備在秋季大量出口到挪威;農場規模還正在擴大,正在鋪設一條管線取代用卡車運送海水,進一步減碳。這項計畫也有社會面向:創造就業,並與當地大學合作訓練年輕一代的女性農業工程師。史戴克說,阿卡巴沙漠溫室農場展示出利用海水、沙漠和二氧化碳製造出人們更需要的永續糧食、水資源和乾淨能源的可能性,「如果能傳遞『這是做得到的』訊息、商業可行的,我想我們能讓改變更快發生」。飲食碳足跡 全素僅及肉食者3成牛津大學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再次證明,吃素有利於環保。這份針對英國5萬5000多人的研究顯示,將食物產地、生產方式等相關影響納入考量,全素飲食的碳足跡,僅是高度食肉飲食的30%。牛津大學研究團隊以問卷調查5萬5000多名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分為一天吃超過100公克肉的「高度」食肉,一天肉類攝取量在50到99公克的「中度」、低於50公克的「低度」食肉,以及吃魚和包括嚴格全素的素食,並且根據針對119國超過3萬8000座農場資料的分析,將不同食物生產方式也納入考量。研究人員說,「模型模擬的飲食情況通常未能反映真正的飲食方式,也沒有考慮到因為食物取得來源、生產方式等造成的環境負擔等變數」。研究評估飲食習慣對地球環境影響的因素,還包括土地使用、造成水汙染的風險和可能的生物多樣性損失等。結果顯示,與富含肉類的飲食相比,吃素不僅在土地使用量減少75%,用水也低54%,對野生生物的破壞降低66%。每食用一單位食物,食用肉類、乳製品對環境的影響,是吃素的3倍到100倍,全素、高度食肉這兩個飲食取向極端之間差異龐大:就飲食造成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飲食碳足跡)而言,前者僅是後者的30.3%。而且,就算是食用對環境影響最大的素食產品,也比食用對環境影響最低的肉食產品,對環境更友善。這份7月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發表的研究報告結論認為,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估計食物系統占全球碳排量的30%、淡水使用量的70%,占淡水汙染更達78%,「儘管有食物生產地、生產方式的顯著不同,以動物為主的食物消耗,和環境衝擊之間的關聯性是清楚的,這一點應促使減少食用肉類」。 前一篇文章 臨界點因子交互作用 生態系統恐加速崩壞 下一篇文章 矽同位素刷新認知 地球形成只用數百萬年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 作者其他文章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