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點因子交互作用 生態系統恐加速崩壞 編譯/潘楠慕 |2023.07.30 語音朗讀 64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非洲多國面臨嚴重垃圾問題,露天堆放場汙染環境,也危害健康。圖/美聯社潛水員在南極海域調查。圖/法新社野火燒毀大片亞馬遜雨林。圖/法新社黎巴嫩阿米克溼地。圖/法新社南極浮冰上的企鵝。圖/法新社巴西原住民「雨林戰士」在查瓦利溪谷沿河巡邏。圖/法新社自稱為「雨林戰士」的巴西亞馬遜原住民,用傳統弓箭、長矛守護家鄉雨林。圖/法新社「塑膠人」法爾身上掛滿垃圾袋,胸前牌子寫著「拒絕塑膠袋」。圖/美聯社美國佛州一處水庫因乾旱乾涸,露出庫底的塑膠垃圾。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雨林逐漸變成疏林草原或農地,草原則日漸乾旱、沙漠化,極地苔原正在融化,一份新研究認為,由於人類正以多種不同方式對生態系統帶來壓力,生態臨界點因子彼此交互作用形成「生態惡性循環」,可能使地球生態系統崩潰,比先前所認為的時間提前多達80%發生,研究呼籲決策者有必要更緊急採取行動,避免生態災難加速發生。根據這份研究成果,包括亞馬遜雨林在內,全球超過5分之1的生態系統都有在人類有生之年內發生災難性崩潰之危。共同帶領這項研究的英國「洛坦斯代研究中心」(Rothamsted Research)教授威洛克( Simon Willcock)說,「這可能來得非常快」,「務實地說,我們有可能是還能見到亞馬遜雨林的最後一代人」。化石燃料與全球暖化之間關連性早已獲得確認,相較之下,不同生態臨界點因子之間的交互影響,還相對較少被研究。以亞馬遜雨林為例,聯合國最高科學諮詢組織「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評估較為保守,該小組的最新一份研究認為,亞馬遜雨林生態臨界點將在2100年出現;然而,數名在巴西從事研究的重量級科學家都已警告,會比這時間點還早發生。威洛克與南安普頓、謝菲爾德、班戈三所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以兩座湖泊和兩處森林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利用電腦模型以7萬個變量進行模擬,發現即使原本的主要生態壓力維持穩定,新出現的其他環境壓力或者極端事件,仍將造成15%的生態系統崩潰。研究團隊6月在《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為止的大部分研究都聚焦一個造成生態毀滅的促發力量,如氣候變遷或者伐林。但是若加上水資源壓力、採礦造成的環境破壞、河川汙染等其他威脅因素,生態崩潰就會更快發生。研究中使用的4個模型都顯示出,多種壓力、極端事件因素綜合作用,將使生態臨界點比原本預測的時間提早30%到80%發生。這意味著,某一生態系統原本因單一壓力升高,預期會在2090年代崩潰,但把其他因素納入後,崩潰發生時間可能提前到2030年代。研究人員從中了解到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中就算有一環受到可持續的管控,但是加上其他壓力因子,仍可能造成生態崩潰。儘管這項研究規模有限,但是研究報告認為,其研究成果顯示,決策者有必要更緊急行動,報告共同作者、南安普頓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教授狄林(John Dearing)說:「過去的研究指出,人類從21世紀下半葉開始,會為大型生態系統超過臨界點,付出顯著的社會和經濟代價,我們的研究認為,可能會更早付出這些代價。」塑膠人 盡一己之力對抗垃圾汙染身上掛滿塑膠袋的怪異造型,塞內加爾「塑膠人」法爾(Modou Fall),十幾年來在塞內加爾全國各地奔走,喚起人們重視塑膠垃圾的危害,現在他從非洲走向世界,推動他的環保理念,並在今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受到矚目。法爾滿身各式各樣塑膠垃圾來源,凸顯對抗這場危機的不易,這些塑膠品來自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咖啡杯、拋棄式塑膠容器、飲料瓶,尤其是西非地區人們日常使用的小型塑膠水袋。現年49歲、育有3名子女的法爾說,塑膠汙染是一場生態災難,「這是對健康、對海洋、對人類族群有害的毒物」。「乾淨塞內加爾」(Clean Senegal)環境協會,是法爾對抗塑膠垃圾的第一支箭,他成立這個協會,在學校、社區,透過教育、鼓勵回收再利用,喚起民眾環保意識。第二支箭是在塞內加爾蓋迪亞瓦耶省(Guediawaye)進行的「Tolou Keur」倡議行動,在該國沃夫語(Wolof)中,Tolou Keur意思是「家庭花園」,他以身作則,努力讓當地成為一處不受汙染之地。這些努力使他在2016年獲得塞內加爾總統頒發最高榮譽勳章「國家雄獅勳章」。法爾要讓非洲成為一個有良好品質生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模範大陸,但是他的腳步不僅止於此,他從塞內加爾走向世界,只要有機會遇到各國環境部門官員,就不厭其煩地提醒政府重視塑膠垃圾危機,並致力推動制定具約束力的全球公約,打擊塑膠垃圾汙染。今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速決」,正是探討塑膠垃圾汙染,在象牙海岸經濟首都阿必尚舉行的世界環境日活動,法爾以他招牌裝扮,與官員在場邊會面,並獲得聯合國網站以專文介紹他的環保努力。法爾說,他過去駐紮塞內加爾與馬利邊界地區,「觀察到候鳥不再飛來、周圍滿是塑膠廢棄物」,這促使他決定以「塑膠人」行動,要讓人們無法忽視塑膠垃圾威脅。雨林戰士 持弓執矛捍衛生態在巴西亞馬遜雨林查瓦利河谷地(Javari Valley),原住民扛起守護家鄉雨林的責任,用傳統的矛和弓,對抗周邊猖獗的非法漁獵、伐木和毒品走私活動。他們自稱為「雨林戰士」,承接去年在查瓦利谷遭殺害的原住民權益捍衛者白瑞拉(Bruno Pereira)保護這片原始土地的火炬。查瓦利谷聖路易村「卡納馬里族」(Kanamari)年輕族人,拿著長矛、弓箭,乘船沿著查瓦利河巡邏,其中一名成員魯欽荷(Lucinho Kanamari)說,一旦發現入侵者,他們會先與對方談,「我們是來勸導、做為和平的嚇阻力量」,「我們不希望暴力,但是必須隨時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這些傳統武器僅是「預防萬一」。查瓦利谷是巴西第二大受保護的原住民保留區,巴西國家原住民基金會成員白瑞拉,去年在這片谷地稽查非法捕魚活動時,與英國記者菲利浦(Dom Phillips)一同遭到殺害,震驚巴西與國際社會。這些原住民最擔心的是為了經濟價值不低的巨骨舌魚(Pirarucu)而來的非法捕撈者,另外還有河另一岸祕魯境內毒梟以及盜林者的威脅。「查瓦利谷原住民聯盟」(Univaja)副主席瓦尼(Varney Todah da Silva Kanamari)說,「先是波索納洛(前總統),然後是新冠病毒疫情,導致非法入侵情況暴增」。由於缺乏政府資源,卡納馬里族人與附屬於該聯盟的原住民突擊隊EVU合作,接受非政府組織、安全專家訓練偵察、干擾技巧。協調員布謝(Bushe Matis)說,他們的工作是監視、收集資訊和證據,然後交給相關當局做政府該做的。瓦尼說,「我們得擔起自己的責任,捍衛屬於我們的湖泊、雨林」。 前一篇文章 跟人類相處 狗狗腦容量變大了 下一篇文章 熱浪、禁糧出口 醞釀全球糧食危機 熱門新聞 01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2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3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4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⑭2025.08.1705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2025.08.1606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⑬2025.08.1607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2025.08.1708新竹.五峰 原鄉祕境湧風雲 矮靈夜祭傳古韻2025.08.1809普中好苗子校友獻卡片 感謝星雲大師裁培2025.08.1810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 作者其他文章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